• 堅持黨建引領 推動企業文化與工業文化協同發展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0-14





      “文化興則人心齊,人心齊則促發展,特別是對工業和能源戰線而言,文化更是具有以柔克剛、滋潤心田的力量。”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二級巡視員舒朝暉在近日舉辦的2020全國企業文化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現場會上表示,要積極推動工業文化進企業,促進工業文化與企業經營管理緊密結合,形成企業文化與工業文化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建設具有時代特征的企業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流的競爭力源于卓越的企業文化,優秀的企業文化培育出持久的競爭力。結合西南油氣田公司以 “和合共生,氣美家國”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建設經驗,舒朝暉指出,企業要實現戰略目標,就要以先進文化打造企業品牌、傳播企業信譽、樹立企業形象、提升核心競爭力,而企業戰略的實施又必然推動企業文化良性循環發展。因而,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實施的關系,實際上就是觀念和行為的關系,二者相互統一、互相促進。


      西南油氣田公司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天然氣生產供應企業,累計生產天然氣超過5000億立方米,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駐會副會長、中國企業管理科學基金會理事長尹援平認為,西南油氣田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業績,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終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積極踐行中國石油 “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企業宗旨,沉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 “合氣文化”,并持之以恒用企業文化引領和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隨著國際政治經濟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加,當下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廣大企業要不斷適應環境變化,把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著力建設具有時代特征和企業特點的企業文化。”舒朝暉強調。


      將企業文化建設作為黨建硬任務


      黨的領導是國有企業的 “根”和 “魂”。用黨建引領企業文化建設是現代企業制度下,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同向融合發展的創新。尹援平表示,新時代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黨建引領,通過卓有成效的黨建工作,使企業文化持續增強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據悉,西南油氣田的企業文化建設,無論是在大會戰的文化萌生階段,還是在改革開放浪潮下的文化探索和發展階段,一直到當今新時代的文化創新階段,始終注重發揮黨的領導作用。在明確黨委在文化建設中主體責任的同時,西南油氣田將企業文化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硬任務,納入黨建指標考核體系。


      與此同時,作為特大型央企中國石油集團的下屬企業,西南油氣田多年來始終把做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骨干力量、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作為第一目標。2019年,西南油氣田生產天然氣268.6億立方米,跨入2000萬噸級油氣田行列,體現了國企的責任擔當。


      變工業記憶為文化動力


      工業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工業領域的具體體現,其所包含的企業家精神、誠信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等一系列工業精神,是我國在推進工業化建設的探索實踐中孕育形成的寶貴財富。企業是工業社會生產活動中最小的單元細胞,企業的繁榮興旺直接影響著國家工業的發展。會議認為,西南油氣田“和合共生”的企業文化理念,倡導企業與社會、國家、環境等的和諧發展、共生共榮;倡導與同盟者、競爭者的協同合作、資源共享、協調發展;倡導企業與員工榮辱與共、和諧相處、共同發展,是具有協調統一、和諧共進含義的優秀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作為微觀層面的工業文化,是工業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兩者互相影響、相得益彰。舒朝暉表示,企業文化內生于企業,立足于企業,管理者運用先進的企業文化理念指導企業實踐、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有助于工業文化在企業層面的落實、落地,并進一步充實、豐富著工業文化的內涵與外延。因此,要探索建立有效的政企合作機制,加強政府與企業的合作、企業與企業的合作,積極推動工業文化進企業。


      2019年,西南油氣田公司的隆昌氣礦圣燈山氣田舊址順利獲評工信部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如今已建設成為愛國主義、黨性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以及中國石油企業精神教育基地。舒朝暉指出,各級政府推動工業文化發展的各項舉措為廣大企業深化企業文化建設提供了更多的實踐資源,也擴大了企業文化理念落實和傳播的渠道與途徑。要把工業記憶變成文化動力,用行動創建工業文化教育實踐基地,打造工業文化研學實踐和培訓體系。希望廣大企業準確把握新時代文化脈搏,不斷總結企業文化建設的特點和規律,持續推動企業創新發展。(郭瑩)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