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亨通集團:激活數據與人才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6-04





      行業領先的光通信智能工廠長啥樣?記者日前來到全球光通信行業領先企業亨通集團旗下的江蘇亨通光纖科技有限公司光棒智能制造工廠一探究竟。


      隔著玻璃看,桁架與機器密布的智能生產車間燈光略顯昏暗,偶有工人匆匆來去,似乎有些冷清。但機器設備有節奏的低鳴和頻頻閃爍的紅色信號燈,卻透露著生產的繁忙。最重達200多公斤的光棒,正被快速拉成直徑125微米的光纖。拉絲爐開啟的瞬間,車間淹沒在一片光芒里。


      對智能工廠內各種自主研發的裝備,江蘇亨通光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振華如數家珍:拉絲爐的溫度超過1200攝氏度,但里面卻布置了12臺微距攝像機,實時進行圖像數據采集,供系統甄別光棒沉積過程中是否出現裂紋等瑕疵。一旦生產環境變化或瑕疵超過標準,工人就能收到“數字大腦”系統的信息提醒,在工人跟進之前“數字大腦”已經自動介入參數調整。


      “數字大腦”如何打造?光纖制造有160多道工序,亨通集團投資50多億元,用1.2萬余個傳感器將設備集成到智慧化控制平臺上。全制程設備物聯,意味著數據可以實時采集,每個車間的6道核心工序、8道輔助工序、近400臺設備,每秒鐘所產生的上萬條數據,全部都匯入“數字大腦”中。


      大數據讓智能制造開始提速。去年,亨通光纖接到兩筆海外訂單,要求在有限時間內生產交付兩種具備不同功能屬性的特種光纖。公司決定以智能集控系統積累的數據為基礎,研發兼具兩種性能的新型光纖產品。研發人員運用數字仿真技術反復模擬制造流程、測算生產結果,只用15天時間就確定了合適的工藝參數,為訂單及時交付提供了保障。這樣的研發在以往,至少需要半年時間。


      “數字化生存的時代,企業要么引領發展,要么被淘汰。”劉振華感慨道。


      位于江蘇蘇州吳江區七都鎮的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則是亨通集團的光纜制造基地,這里的傳統光纜加工生產環節正加快智能化。


      走進亨通光電的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試點車間,掃描欄桿上的二維碼,參觀者可以獲取相關生產工序流程的信息。參觀者身后的控制室里,設備運行情況、生產能耗、產品缺陷程度等數據實時呈現,并由系統自動調整修正,以實現最優方案生產。


      “喜新不厭舊,我們這個試點車間是從2018年開始一步步不斷改造升級出來的。”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項目經理梁文博說,為物料傳輸方便設計了空中桁架,因搬運效率低取消了自動導向車(AGV),接下來車間還會加強人機協同……改造成本回收周期越來越短,讓車間智能化升級進入了良性循環。


      亨通集團的全流程降本增效,源自持續創新。


      從國產光棒、“綠色光棒”到多芯光纖,亨通聯合多家高校院所持續多年開展技術攻關,最終研發出大容量光纖傳輸軟件系統、多芯少模光纖系列產品等,有力助推了新型大容量光纖空分復用傳輸技術的商用化。


      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研發中心總經理許建國說,用更高科技的產品、更高的生產效率和質量應對價格下降的影響,這是他們每天都在琢磨的事情。


      “5G+工業互聯網”試點車間入口處的玻璃房里,就是科研人員的試驗室。車間智慧化程度提高后,科研人員走進玻璃房在電腦上做模型試驗,走出玻璃房就能推動樣品試生產,現場應用型科研的效率不斷提升,也加快了亨通對大芯數大容量、高可靠性、超長距離光纖研發升級的速度。


      近年來,亨通集團相繼建成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3家國家級5G示范工廠、2家省級智能工廠、24個省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并連接上下游產業鏈企業1400多家。


      亨通集團的科研活力則在于充分激發和釋放人才紅利。


      在“5G+工業互聯網”的試點車間里,大幅海報展示著“創客”的風采:他們是一個個為改善生產提出“金點子”的普通工人。其中,工人林衛峰提出把導輪上防劃傷的包裹材料從膠帶換成熱可塑性聚氨酯,為此生產線每月停機時間減少了10個小時。


      每次以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獎勵這類技術改進小建議,不僅讓生產線提升了效益,還激發了工人創新的積極性。


      33歲的周峰是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匠級”人才,他承擔的“工匠賦能”項目一年就為公司節約成本超過20萬元。在2萬多人的亨通集團,像周峰這樣的“工匠”就有500多人。


      “一流的企業要有一流的人才,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有善于創新的人才。”亨通集團創始人崔根良說,作為江蘇省內首家被授予正高職稱評審權的民營企業,亨通目前擁有正高、副高級職稱近300人,中級職稱近700人。以科學的評價制度吸引人、留住人、用好人,亨通將加大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及關鍵技術自主研發創新推進力度,繼續以高科技高質量打造國際化一流企業。


      在亨通光通信產業園內,常能看到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外籍人士。國際化的公司得靠國際化的人才。亨通努力整合國內外產業人才資源,吸引全球頂級人才團隊。


      目前,亨通海外員工已經達到5000多人,其中不乏歐美國家和地區的外籍工程師、研發人員等高技能人才。國際化的隊伍和專家團隊,正成為亨通集團進一步“走出去”的有力支撐。(記者 楊紹功)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