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近日提出,安排專家為全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全周期指導;江蘇加快設備聯網和生產環節數字化改造,推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廣東發布制造業a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集,幫助制造業企業解決痛點堵點……我國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但如何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幫扶企業轉型,各地紛紛開出"良方"。
向"新"向"綠"加快轉型
在北京精雕科技集團快速制造柔性數字化車間內,工程師正熟練應用數控系統,快速制成一個個精雕產品,通過制造業與工業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實現了綠色制造和快速制造。
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聚焦高精尖產業體系,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數字化賦能為重要手段是北京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路徑。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經濟運行處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工業產值突破1.2萬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1%,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和12.9%,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超4成和7成。
北京日前印發的《北京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4-2026年)》也提出,支持平臺賦能數字化轉型、產業鏈帶動數字化轉型、產業園區推動數字化轉型等多個重要舉措。該方案還提出,到2026年,力爭實現北京全面數字化達標,通過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推動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實現數字化達標,重點產業領域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
上海則注重數字化和綠色化協同發展,其日前印發的《上海市推動制造業數字化和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明確,堅持以數字化賦能綠色化、以綠色化帶動數字化,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綠色制造",實現制造業數字化賦能增效、綠色化節能降碳。
為保障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上海提出將在重點區域和重點園區率先實施一批雙化協同示范項目;對企業應用雙化協同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等給予支持和獎勵;將數字化、綠色化指標納入項目評估,推動與用地價格、出讓年限和扶持政策等銜接;加強長三角重點產業數字化和綠色化協同創新和聯動發展等。
真金白銀支持轉型
在哈電集團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壓電機數字化裝配車間,機器人手臂不停揮舞,組裝好的一臺臺電機即將發往全國……作為我國最大的發電設備制造基地之一,近年來哈電集團持續提升數字化、智能化制造水平。"十四五"期間,哈電集團將投資10億元建設"數字哈電"。
黑龍江是老牌工業大省,具備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底蘊和優勢,以數字化轉型提升傳統產業則是黑龍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在包括哈電集團在內的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黑龍江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勢較好。今年1月至6月黑龍江省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達24.9%,其中設備工器具投資占比53.6%,拉動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速14.2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呈現向高端化、綠色化轉變的趨勢。目前,黑龍江已儲備設備更新項目1427個,總投資1223.25億元。
實施數字化轉型是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釋放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的重要途徑,但在這一過程中,相對于龍頭企業,中小企業尤其面臨著不敢轉、不愿轉的問題。賽迪研究院信息化與軟件產業研究所工業互聯網研究室孫剛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具有投入成本高、回報周期長、明確見效少等特點,需要大量資金的持續投入。其中,大量中小企業在不利用專項扶持或資金杠桿的情況下,靠自身收入推動數字化轉型存在較大困難。
對此,江西近日出臺的《關于支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若干措施》提出了11條措施,在資金方面做了詳細規定:累計支持20家省級"數字領航"企業,每家獎勵500萬元;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聚焦細分行業創建面向行業標桿的"小燈塔"企業,累計支持400家省級"小燈塔"企業,每家獎勵100萬元;支持企業圍繞工廠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生產精益化,打造特色鮮明的"數智工廠",累計支持500家省級"數智工廠"企業,每家獎勵100萬元;對獲得國家數字化轉型領域標桿的企業和工業互聯網平臺,每家獎勵100萬元。
人才、技術保障轉型
"數字化轉型之前,工廠只能依靠經驗豐富的排產員借助簡單的排程軟件進行半手工操作,單次端到端要耗費6個小時,而轉型之后,1分半鐘之內就可以完成整個工作。"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人力資源官高嵐以聯想位于安徽合肥的智造基地聯寶工廠為例,對《中國電子報》記者展示了數字化轉型給企業帶來的效率提升。
近年來,安徽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成效明顯。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計培育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20個、居全國第2位,打造全球"燈塔工廠"5個、居全國第3位,工業云平臺應用率62.5%、居全國第4位,培育國家級"雙跨"平臺3個、特色平臺22個、均居全國第5位,共有1.91萬家規模以上企業啟動數字化轉型,其中1.17萬家實現數字化改造。
不僅如此,安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近日發布通知,安徽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數專委")將為全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指導和服務,解決數字化轉型難題。數專委由來自數字化改造服務商、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等領域熟悉數字化改造、懂工業生產流程的專家組成。首批入選115名專家,將為政府、園區、產業集群等主體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提供戰略規劃咨詢、專題培訓、企業診斷、改造方案制定、技術攻關等智力支撐。
記者了解到,數專委分為兩種工作方式,一是"點單式",根據各地提交的需求,由數專委秘書處安排專業對口的專家通過現場服務、視頻交流等多種方式為各地數字化轉型提供專業指導和服務;二是"派單式",安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根據需要,安排專家到各地指導龍頭企業、重點行業、示范園區等數字化轉型項目進行指導、評估、政策宣講、總結經驗和案例推廣。
企業數字化轉型涉及多種新一代信息技術,缺少技術能力、缺乏技改復合型人才,都有可能導致部分企業對數字化轉型"望而卻步"。
對于人才培養、引進問題,廣西在日前發布的《廣西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助力新型工業化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中,提出了詳盡方案:將強化人才保障,加強人才培養規劃布局,引導工業企業、高校院所、服務商等聯合探索產教融合、產融結合等創新模式,不斷提升企業數字化轉型人才供給能力和質量。組織舉辦各類專題培訓,加強制造業人才政策宣傳解讀和社會輿論引導,營造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圍。聯合地方政府、園區、企業、行業協會等深入推進百城千園行、百場路演、資源池精準對接等系列活動。加大對優秀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解決方案以及試點示范的宣傳推廣力度等。(記者 路軼晨)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