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西藏定日6.8級地震抗震救災工作仍處于關鍵階段。眾多衛星緊急調度,對災區進行觀測成像,及時向有關單位提供了災情狀況信息,從多方面為組織開展抗震救災活動作出了重要貢獻。
明察秋毫 總覽全局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地震發生后,抗震救災指揮部盡快掌握災區詳實信息,對于分析判明災區狀況、制定抗震救災方略、保障災民和救援人員安全是至關重要的,眾多衛星“大展身手”,借助光學設備、雷達等,遙感衛星可以克服暗夜、煙塵、云霧等不利因素,迅速提供大量細節豐富的災區圖片、視頻等信息資料,幫助抗震救災指揮部更加直觀地了解災情狀況,深入分析評估后續形勢。
日喀則地震前(左)后(右)災區遙感影像
在這次日喀則地震發生后,高分一號03星、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高分三號02星、環境減災二號05星等8顆衛星迅速對災區進行觀測成像,幫助相關單位第一時間掌握了災后有效數據和共享歷史數據。陸地探測一號01組衛星應急拍攝震后影像,干涉合成孔徑雷達技術快速錨定地震極震區,為現場應急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風云等系列衛星持續助力各級氣象部門開展工作。
后勤保障 全面支援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了打通后勤支援的“最后一公里”,救援人員必須盡快恢復災區的交通、通信等,而衛星在這些工作中發揮關鍵作用。
導航增強星座幫助抗震救災
在交通方面,遙感衛星“攜手”導航衛星,可以密切注意道路、溪流的通行狀態,及時確定周邊各條水陸通道的受損情況。救援人員綜合權衡目標位置等迅速規劃出最佳的救援路線,并為后續道路搶修、溪流疏通工作提供信息支持,保障大批量救援物資和設備盡快持續抵達災區。
由于災區的水陸交通有可能一時難以恢復暢通,遙感衛星和導航衛星幫助操作人員更好地克服起降受阻、地面標識難辨等不利條件,使傳統的有人駕駛固定翼運輸機、直升機,以及近年來應用范圍越來越廣的無人運輸機,都能在第一時間將物資、設備送到災區。
在地面通信網絡幾乎癱瘓的情況下,救援隊伍借助便攜式衛星通信設備、大型衛星通信應急車輛和通信中繼無人機等,迅速建立起災區與外界的通信聯系,及時傳輸數據、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多樣化信息,幫助救援指揮中心實時了解災區情況、災民急迫需求和救援進展,更加科學合理地精準調配救援人員、補給物資,提高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的效率。
在災后重建過程中,通信衛星、導航衛星也擔當了關鍵角色。一方面,它們為修復地面通信基站、鋪設光纜等工作提供統一時間基準、融合多源數據的信息支持,進一步完善精確定位和測量等基礎服務;另一方面,衛星觀測精準記錄地震造成的地表形變及其趨勢,幫助專業人士分析具體區域發生次生災害的可能性,評估該地區的宜居性,有利于未來居民盡量規避潛在風險。
轉自:國資委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