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工廠奏響產業新春曲——探訪國內最大控制閥生產基地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2-11





      春節期間的寧夏吳忠市,熱鬧非凡,年味兒正濃。


      在國內最大的控制閥生產基地——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吳忠儀表”)的生產車間,機器的轟鳴聲卻屏蔽了外界的喜慶,將記者帶入一個熱火朝天的工業世界。


      在這里,每一次的切割和打磨,都仿佛在為新春奏響別樣的奮斗樂章。


      機器頂呱呱


      多級降壓調節閥、調壓撬用安全切斷閥……吳忠儀表的生產車間里,各種類型的控制閥產品讓人目不暇接。


      “控制閥,是工業自動化領域中非常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廣泛應用于各種工業流體管道系統,可以對管道內的壓力、流量、溫度等參數進行精確控制。”吳忠儀表研發部部長趙文寶說,“它直接關系到控制系統的投運和工藝裝置的運行。”


      工人們身著新訂制的工作服,在各自崗位上緊張地忙碌。在調節閥機加區,機床操作工朱正軍全神貫注地盯著操作面板,雙手熟練地在鍵盤上敲擊,調整著各項參數。


      看到記者正在拍攝他,朱正軍有些不好意思,抽空“接待”了一下記者。“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到盡善盡美。多年來,我參與了無數次技術革新和產品升級,特別驕傲。”他說。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吳忠儀表具有很強的自主創新能力。近年來,企業開發控制閥新產品60多項,其中24項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先后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多項,取得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500多項。


      來到數字化無人自動軸桿加工線,只見機器手臂正在靈活精準地抓取著毛坯材料,一旁的高精度數控機床整齊排列著,指示燈在閃爍。


      “你目前看到的全部是零件機械加工設備。我們公司的零件都是小批量個性化定制生產,為了降低成本,就升級成自動化加工。”趙文寶說。


      “真的完全不需要人工操作?”環視四下,空無一人,記者疑惑地問。趙文寶笑著說:“我們的機器,那可是頂呱呱!”


      原來,只要設置好程序,這條生產線就能把毛坯材料自動加工成零件,還能判斷零件是不是合格。在合格零件上,會有一個吳忠儀表專屬的可追溯性激光標記。


      品牌響當當


      在待包裝區,記者遇到步履匆匆的公司總工程師常占東,想起他先前接受采訪時所說的“我們通過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實現了轉型發展和智能制造。”從制造到“智造”,吳忠儀表靠的就是創新,比如水下閥。


      趙文寶在一個模擬深海環境的高壓試驗倉前停下腳步。這臺高壓倉,內徑3.5米,高6米,半埋地式安裝,設計壓力30兆帕,測試通道20個,可模擬水深2000米。


      “曾經,咱國家沒有深海采油設備,鉆井平臺把井打好,油卻采不出來。公司下定決心自己研制,而且是必須在水下耐用60年的設備。”趙文寶感慨道。


      一兩千米的水下,設備要承受來自高壓、腐蝕、流速等各方面的影響,一旦出現漏油、井噴等問題,將是嚴重的生態災難,而且打撈費遠遠比產品本身昂貴。


      科研無坦途。吳忠儀表組建了研發團隊,在整個“十二五”“十三五”期間竭力攻關。產品從模擬到試驗、落地,前后耗時15年,最終達到國際和國家標準。


      響當當、硬邦邦!這樣的設備在吳忠儀表比比皆是。


      在寧夏科技廳、吳忠市科技局多個科研項目的支持下,如今,該企業生產的控制閥已被廣泛應用于冶金、電力、化工、石油、輕紡、建筑等領域,在我國2000萬噸/年煉油、120萬噸/年乙烯、1000萬噸/年煉鋼、西氣東輸、核能發電等重大裝備制造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實現了多類產品國產化。


      趙文寶說,智能制造的意義就在于提高生產效率、縮短研制周期、提升產品質量。經過春節短暫休整,大家展現出了更加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作為裝備制造業的科研人員,我們有責任和使命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助力我國工業制造邁向更加輝煌的明天。”吳忠儀表總工程師王學朋的話擲地有聲。(記者 王迎霞)


      轉自:科技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