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國內首套120立方米固定式超低溫儲罐技術成果發布會在工程建設公司(CPECC)第七建設公司裝備制造分公司召開,標志著我國超低溫核心裝備取得重大突破。該技術此前在第12屆世界化學工程大會暨第21屆亞太化工聯盟大會上,獲評“2025國際化工創新展覽會新產品新技術發布會優秀技術成果”。
120立方米固定式超低溫儲罐的成功研制,實現了關鍵材料、核心工藝及整機制造完全自主可控,靜態蒸發率小于0.49%/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相較于國內現有小型容器,該儲罐裝車時間從7天縮短至8小時,裝車過程氣化率從50%降至3%。目前,CPECC圍繞該技術已累計申請發明專利18項,主導制定行業和團體標準9項。此外,該產品已通過法國必維國際檢驗集團PED認證。
CPECC歷時3年,攻克了超低溫材料物性數據少、絕熱材料抽真空難等難題,有效確保了儲罐在極端溫差條件下的氣密性、可靠性、穩定性,以及抗脆裂性能和絕熱性能。今年3月17日,該儲罐在項目現場完成測試。其技術可應用于液氫等深冷領域,還能為可控核聚變低溫恒溫器和低溫工廠提供支撐,應用前景廣闊。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士義表示,這一“大國重器”的發布令人振奮,下一步需全面提升軟硬件及理論技術,構建我國首個超低溫儲罐產業鏈,實現產業化。(記者 袁蓮 通訊員 郭超)
轉自:中國石油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