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船集團獲悉,8月5日,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花城號”首臺主發電機正式發電,為全船相關設備提供動力,這也標志著這艘郵輪的建造進入設備調試與系統功能驗證階段。
主發電機是郵輪的核心設備,就像是郵輪的“心臟”,它是船舶配電系統和推進系統的主電源。正式發電,意味著與之相關的300多臺設備達到了完工狀態。
中船集團外高橋造船國產大型郵輪項目現場總指揮兼總設計師陳剛稱:“主發電機動車是整個郵輪動力系統開始系統調試的第一個設備,這也是整個郵輪最龐大的系統。它的調試成功也為后面其他的系統調試和系統聯調打下堅實基礎,這是整個郵輪調試主干路線上的第一步。在非常有序、可靠的情況下,啟動了主發電機動車。”
據介紹,“愛達·花城號”共配置了5臺大功率發電機,基于安全返港的設計,分別獨立布置于艏艉兩個機艙。單個發電機輸出功率可達16.8兆瓦的主機,相當于一艘十萬噸級左右貨船的主機功率。
中船集團外高橋造船總裝二部副部長曹征偉稱:“我們這次主要利用發電機,動能轉化為電能,最后就依靠電推,這個其實是郵輪上廣泛采用的,減少整船的震動,給游客形成一定的舒適度。”
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建造進入設備調試階段:總體進度超80% 計劃2026年交付
主發電機動車標志著郵輪建造全面進入設備調試與系統功能驗證階段,建造速度也將大幅提升。按計劃,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將在2026年交付。
截至目前,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花城號”項目總體進度超80%。下階段將重點圍繞內裝工程和設備系統調試開展工作,確保2026年3月順利出塢,年底前完工交付。
曹征偉稱:“主發電機動車以后,我們緊接著圍繞主機這塊開展負載實驗。未來動力系統、電力系統,包括一些服務系統都開始全面調試,為郵輪下階段內裝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專家告訴記者,有了建造兩艘大型郵輪的經驗,我國已形成大型郵輪設計建造和復雜巨系統工程管理能力,構建了郵輪業的中國標準體系。大型郵輪建造為船舶修造、母港、零售、金融等相關產業鏈帶來1:14的推動作用,跨行業、跨地區吸納了超過500家全球供應商推進郵輪設計、建造。
陳剛稱:“這幾年,我們一直圍繞郵輪推動數字化轉型的工作,已經全面向民用船舶和海工裝備進行推廣,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另外一個方面,隨著郵輪工程不斷推進,對郵輪裝備的供應鏈認識也越來越深了。我們將不斷地打基礎,讓整個郵輪供應鏈的本土化和國產化率得到提升。”
新聞鏈接:首艘國產大型郵輪累計服務旅客超50萬人
截至目前,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已完成超?130個商業運營航次?,累計服務旅客超50萬人,航程覆蓋日韓、東南亞等16個港口。隨著郵輪運營的經驗積累,中國郵輪產業又將如何發展?
國產大型郵輪項目現場總指揮陳剛告訴記者,就目前全球郵輪產業來看,郵輪市場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歐洲幾大主力郵輪建造商訂單都排到了2030年以后,中國造郵輪還要加把勁。
陳剛稱:“我們緊跟郵輪市場的變化趨勢,下一艘郵輪的客戶需求在什么方向?流行的趨勢?哪些新技術、新場景能夠應用到新一艘郵輪上,正在做一些技術摸底工作。要雙輪驅動,一方面通過中國郵輪船隊持續訂單提升我們能力的同時,我們也持續跟蹤國際郵輪的發展趨勢,爭取早日實現國際訂單零的突破。”
大型郵輪建造在拓廣朋友圈的同時,郵輪運營也在不斷探索新賽道。開辟新航線,用優質服務來吸引全球游客,中國郵輪市場逐漸成熟。
中國船舶中船郵輪科技發展總經理劉輝稱:“市場發展到成熟階段以后,有一些郵輪愛好者會二次登輪或者是三次登輪。我們也要把船隊部署到一些特色航線,比如北極航線、南極航線,只要你航線的設計和產品的設計能夠吸引人的話,它是不缺客人的。”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