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太長江隧道工程“滄淵號”盾構機始發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13





      8月11日,由中交隧道局承建的海太長江隧道A4標項目左線“滄淵號”盾構機順利始發,標志著項目正式進入掘進施工階段。


      海太長江隧道工程是《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和《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規劃》重點推動建設項目,也是江蘇“十四五”重點推進的過江通道項目,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隧”。項目北起南通市海門區,南抵蘇州市太倉市,線路全長39.07公里,左線盾構隧道段全長9327米,按照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100公里/小時。


      本工程盾構機的命名“滄淵”,開挖直徑達16.66米,整機總長176米,總重量超過5650噸,是我國自主研制直徑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構機。


      海太長江隧道A4標段盾構始發面臨超大直徑盾體覆土淺、始發姿態斜線角度大、泥水倉壓力平衡控制難、近距離下穿管線風險高等四大技術難點。為確保施工安全,項目團隊通過嚴格施作端頭加固,采用“同步注漿控制+自動化監測”技術保障淺覆土段地層穩定;針對斜線始發難題,創新應用反力架專項設計,在精確控制部件安裝精度的同時動態擬合始發軸線,實現毫米級姿態調整;通過建立泥水配比-壓力-流量聯動控制體系,有效解決泥水建倉難題;在下穿管線施工中采取“參數控制+地面巡視”雙保險措施,嚴格控制地表變形。這一系列精細化管控措施為“滄淵號”盾構機安全始發提供了堅實保障。


      后續的江底施工中,“滄淵號”盾構機也面臨著諸多世界級技術挑戰。工程需完成超長距離獨頭掘進,穿越由淤泥質粉質黏土夾粉土層、粉細砂層等構成的“水下迷宮”式復合地質帶,地表沉降控制精度需達毫米級;同時面臨超深埋深、7.5bar高水壓、16.66米超大直徑開挖等難題,黏土地層易引發結泥餅,高水壓對密封系統承壓能力提出嚴苛要求。


      針對超長距離、超大直徑、超高水壓、超大埋深等工程特點,“滄淵號”盾構機創新集成三大核心技術:通過“數字大腦”實現智慧化管控,采用“智刃鐵齒”技術突破高效掘進瓶頸,并搭載全球首創的“智慧心臟”主動防護系統。此外,本工程創新采用整體式預制箱涵及DDCI新型連接技術,通過優化拼裝工藝與結構設計,顯著提升了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使箱涵拼裝周期縮短約20%,結構接縫防水性能較傳統工藝提升30%,多元創新技術的協同應用為隧道“長、大、高、深”的復雜工況提供動態安全保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核心技術解決方案。(記者 王璐)


      轉自:經濟參考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