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5周年--讓"中國北斗"閃耀全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14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從此,北斗的光輝不僅照耀蒼穹,更悄然融入億萬百姓的日常生活。


      5年來,這顆"中國星座"的足跡從國之重器延伸至百姓指尖。其背后,一套嚴密、自主的知識產權體系如同無形的軌道,支撐著北斗系統服務能力的躍升與應用版圖的擴張。從核心器部件的國產化突圍到全球頻譜資源的博弈,從基礎研究的專利布局到產業應用的生態構建,北斗系統以自主創新為筆,以知識產權為墨,書寫了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嶄新篇章。


      自主創新鑄就北斗"硬核"底色


      北斗系統在建設之初便面臨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嚴峻挑戰。導航衛星的"心臟"--星載原子鐘長期依賴進口,成為制約北斗性能的瓶頸。


      為此,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梅剛華團隊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攻克了原子鐘的穩定性難題,將銣原子鐘短期頻率穩定度提升至 E-14(百萬億分之一)量級,并申請10多件國內外專利。這一技術不僅填補國內空白,也為北斗導航工程鑄造了一顆最強中國"心"。"北斗三號衛星上,裝備了45個我們的銣原子鐘!"梅剛華自豪地說。


      在衛星制造領域,北斗團隊首創"軟件重構和在軌賦能"技術,通過遠程更新衛星軟件實現功能迭代,相當于為衛星裝上"永久升級補丁"。此外,北斗三號還攻克了星間鏈路技術,通過自主知識產權的相控陣天線實現衛星間"太空組網",解決了地面站覆蓋不足的難題,使北斗成為全球首個混合星座導航系統。


      信號體制練就"獨門秘籍"。北斗三號擁有全球短報文通信、星基增強等特色服務,其信號結構、編碼調制、信息傳輸協議等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國產手機廠商,攻克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完成國內首顆手機北斗短報文通信射頻基帶一體化芯片研制。該成果實現"不換卡、不換號、不增加外設"的大眾手機"一號雙網"設計,全球首次實現了大眾智能手機衛星通信能力。自此,亞太地區的用戶可暢享北斗三號系統的短報文通信服務,告別"不在服務區"的尷尬。


      標準體系增強"話語權"。《北斗產業發展藍皮書(2024年)》顯示,北斗系統服務及相關產品已輸出到130余個國家。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發布多項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相關的國際標準,為民航、搜救衛星、海事、移動通信等關鍵領域產業發展和應用奠定基礎。


      "北斗三號作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對應全球組網系統,其核心差異主要體現在覆蓋范圍、定位精度等方面,并且通過技術迭代構建了漸進式發展路徑。"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楊仁福曾參與北斗三號星載原子鐘和地面原子鐘的研發工作,他作為發明人的專利"一種實現 CPT原子頻率標準的方法及裝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該專利及其相應產品可提升導航系統應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知識產權激活北斗"千行百業"


      北斗三號的全球組網與穩定運行,源于數十年如一日對核心技術的深耕與布局。這些突破背后,是知識產權戰略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楊仁福表示,北斗三號的五載征程,揭示了一條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路徑,即以核心專利突破"天花板",以標準布局贏得"話語權",以產業融合釋放"生態力"。5年間,知識產權的高效創造、保護與運用,成為驅動北斗應用場景增長的有力引擎。


      在產業端,中國北斗企業以"專利先行"策略搶占全球市場。廣州海格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擔了北斗系統重大專項核心基礎元器件攻關項目,在北斗三號器部件國產化中貢獻12款芯片4款組件,成功為中國北斗應用解決了"缺芯之憂",其布局的諸多專利有力支撐了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組網運行。


      在海洋科技領域持續深耕的新諾北斗航科信息技術(廈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諾北斗),研發出基于高精度單北斗技術的自動識別系統智能船載終端。這一創新成果為海上漁船實時監控等關鍵觀測任務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撐。新諾北斗副總經理陳杰文向本報記者介紹,新諾北斗在技術研發上成果頗多,目前已擁有44件相關專利,覆蓋船舶自動識別系統核心技術等多個技術領域。


      與此同時,北斗系統創新主體通過專利許可、作價入股、產學研合作等多元轉化模式,讓大量北斗核心技術專利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商標品牌塑造市場信任。"北斗"作為國家名片,其品牌價值蘊含巨大的市場號召力,"北斗+"形成的眾多子品牌、產品商標與服務標識,有效維護了北斗應用市場的健康生態。


      地理信息安全筑牢"無形界碑"。北斗系統提供的位置、導航、授時服務是時空大數據的核心來源。相關知識產權及配套的地理信息安全法規,共同構成了保護國家敏感地理信息安全的關鍵屏障。


      北斗五載,星河璀璨。北斗應用從"天邊"落地"身邊",始終離不開知識產權制度的高效運作。未來,隨著北斗與5G、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愈發重要。唯有以自主知識產權筑基,方能于星辰大海中錨定"中國坐標"。(記者 陳景秋)


      轉自:中國知識產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