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厚度只有紙張的1/4、布滿微米級孔洞的金屬網,筑起了限制中國OLED顯示產業崛起的重要屏障。在8月7-9日舉辦的國際(上海)顯示技術及應用創新展(DIC EXPO 2025)上,南京高光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高光”)國內首發的G8.6代CMM+FMM高世代產品組合驚艷亮相,為打破上述屏障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國產材料加速適配高世代AMOLED
金屬掩膜版是AMOLED顯示面板生產過程中用于蒸鍍有機發光材料,形成顯示屏圖案及像素的關鍵治具,直接決定AMOLED顯示面板的良率和成像質量。根據應用工藝段及應用膜層不同,其主要分為三類:通用金屬掩膜版(CMM)、封裝金屬掩膜版(CVD Mask)和高精密金屬掩膜版(FMM)。其中,FMM被譽為AMOLED蒸鍍工藝中的“微米級像素雕刻刀”,其精度直接決定面板的分辨率、色彩表現和良品率。
過去數年,國內OLED面板企業主要依賴進口金屬掩膜版:在FMM領域,大日本印刷(DNP)占據近90%的市場份額;在CMM和CVD Mask領域,韓國廠商占據絕對市場份額。
成立于2013年5月的南京高光是國內稀缺的AMOLED顯示面板超精密金屬掩膜版制造商。在此次DIC EXPO 2025展會上,南京高光董事長錢超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透露,經過十余年的積累,在G6及以下代線AMOLED金屬掩膜版方面,我國已經具備規模供應能力,產品性能也可直接與國際廠商競爭。不過,隨著中韓兩國競速建設的更高世代AMOLED線即將建成,中國有了彎道超車的歷史性機遇,對于G8.6代金屬掩膜版的國產化呼聲越發高漲,因此金屬掩膜版全線適配高世代線的步伐也需加快。
2024年3月,京東方宣布國內首條G8.6代AMOLED生產線在成都奠基開工,總投資規模達630億元,開啟了國內AMOLED高世代線新紀元。作為AMOLED生產環節中最關鍵的材料之一,G8.6代金屬掩膜版能否順利實現國產自主可控并量產供應,直接關乎國內首條8.6代AMOLED生產線產能爬坡進程。
在此背景下,京東方選擇與南京高光簽署AMOLED金屬掩膜版聯合開發協議。一年后,2025年5月,南京高光全資子公司江蘇高光第一期G8.6代AMOLED金屬掩膜版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正式搬入主體設備,并全力加快后續產線整體調試與試生產。2025年8月,國內首套G8.6代CMM+FMM高世代產品組合成功下線,目標在2025年內完成產品送樣驗證,其產品質量和產能規模能夠滿足國內頭部面板廠商的需求。業內人士指出,國產8.6代金屬掩膜版的誕生無疑將成為我國AMOLED產業安全可控的強心劑。
南京高光全系列金屬掩膜版驚艷亮相
此次DIC EXPO 2025展會,南京高光的G8.6代AMOLED CMM、CVD Mask和FMM全系列金屬掩膜版真容初現,憑借“超精密制造+高世代適配”的垂直、快速整合和創新能力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據悉,CMM是AMOLED蒸鍍工藝中用于沉積HTL/HIL/ETL等共通層材料的關鍵治具,其原理類似于“微米級網格模板”,通過精確控制金屬掩膜的開孔位置,確保有機材料在玻璃基板上均勻分布。CMM直接決定面板的電學性能均一性,是OLED顯示面板制造的核心關鍵耗材。
南京高光技術總監張蔡星向《中國電子報》記者介紹稱,南京高光此次展出的是中國首張G8.6代AMOLED CMM,產品長度2.5米,寬度1.5米,可精準適配G8.6代AMOLED產線。產品采用高純度鐵鎳合金材料,通過多次蝕刻和表面處理工藝,精準控制開孔精度,顯著提升了面板的電學性能均一性。
在AMOLED封裝環節,CVD Mask扮演著“剛柔相濟”的雙重角色。其核心功能是在化學氣相沉積(CVD)過程中精準遮蔽非鍍膜位置,限制無機封裝層鍍膜區域。CVD Mask質量直接影響面板的氣密性、壽命與可靠性。
張蔡星表示,南京高光的G8.6代AMOLED CVD Mask產品采用多層復合結構設計,通過優化金屬層厚度和孔隙分布,實現了對封裝層的精確覆蓋。這一技術在柔性折疊屏和車載顯示領域尤為重要。以折疊屏為例,面板在反復彎折過程中需承受復雜的應力變化,而CVD Mask的高精度對位能力可確保封裝層與顯示區的無縫銜接,從而延長屏幕的使用壽命。
如果說CMM和CVD Mask是AMOLED制造的“基本盤”,那么FMM則是決定面板畫質的“決勝點”。FMM的微孔結構需精確匹配有機發光材料的RGB像素排列,其精度直接影響面板的分辨率和色彩純度,因此FMM被譽為AMOLED面板制造過程中的“微米級像素雕刻刀”。
張蔡星表示,南京高光的G8.6代AMOLED FMM不僅具備超高精細度,產品開孔精度可以控制在±2.5μm以內,可實現紅綠藍有機材料的微米級沉積。此外,產品尺寸最大寬度可達到600毫米,長度超過1.75米,非常適合于大尺寸AMOLED面板的生產。
南京高光在金屬掩膜版領域的技術突破和創新能力,不僅體現在產品的精細度上,更在于其對整個生產工藝流程的優化。據張蔡星介紹,在高純度鐵鎳合金(Invar)FMM原材方面,南京高光自主攻克了極具難度的原材料減薄技術,在極薄原材受限的背景下,實現了FMM原材的自主可控。FMM超薄設計不僅減輕了掩膜版本身的重量,還有利于進一步提升PPI(每英寸像素數)。此外,南京高光FMM可實現高于500PPI的像素呈現,這一超高精細度的背后,是南京高光在高精度曝光、精細蝕刻工藝等領域的深厚積淀和技術積累。
南京高光G8.6代金屬掩膜版的技術突破和產品呈現恰逢其時。據QYResearch預測,全球FMM市場銷售額將從2024年的3.65億美元激增至2031年的9.52億美元。而中國企業的崛起,正推動行業格局從“日企壟斷”向“多極競爭”轉變。
雙軌驅動國產化突圍及垂直整合協同發力
當全球OLED產業仍在為“掩膜精度”與“材料純度”兩大難題絞盡腦汁時,南京高光已構建起“金屬掩膜版+有機發光材料”雙軌體系,成為國內唯一同時覆蓋金屬掩模版及有機發光材料一站式AMOLED供應商。
OLED有機發光材料是OLED器件發光的“核心載體”,是一類具有電致發光特性的有機化合物,通過電子和空穴在材料中的復合釋放能量,產生可見光。有機發光材料是OLED面板的核心元素,直接決定了OLED面板顯示質量。
“如果把金屬掩膜版看做為蒸鍍工序的'空間控制者',通過圖案化定義像素結構,那么有機發光材料就是'功能執行者',決定沉積后的光學與電學性能。”錢超認為,兩者的協同作用直接決定了AMOLED面板的顯示效果(分辨率、色彩、亮度)、性能(效率、壽命)和制造成本(材料利用率、良率),是AMOLED核心生產環節中必不可少的“關鍵耗材+關鍵材料”。
此次DIC EXPO 2025展會,南京高光帶來了自主研發的綠色主體有機發光材料和空穴傳輸層材料。據介紹,這兩款核心材料與公司金屬掩膜版產品同期進入研發周期,經過十余年技術沉淀,如今已完成性能驗證并形成穩定供應能力。
“有機發光材料入門難、攻堅更難。這兩款有機發光材料的研發可謂'十年磨一劍'。”錢超表示,“從2013年公司創立之初,我們就將有機發光材料確立為戰略發展方向。這不僅是為了展現我們的技術研發實力,更是為保障我國顯示產業鏈安全貢獻一份力量。”
這兩款材料與南京高光金屬掩膜版產品形成了獨特的協同效應。通過材料特性與掩膜版結構的深度耦合,可以促進蒸鍍工藝性能邁向新臺階,使AMOLED面板制造良率進一步提升。這種“材料+工藝”的整合創新模式,正在重塑國產OLED供應鏈價值。
錢超表示,未來,南京高光將充分發揮金屬掩膜版與發光材料在工藝匹配、性能協同、良率控制三大維度的關聯優勢,在國產OLED浪潮中實現“關鍵耗材+關鍵材料”的自主可控。(記者 谷月)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