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一直在路上——揭秘山東重工濰柴集團的“綠色動力”


    來源:中國質量報   作者:朱文達    時間:2017-03-21





      日前,山東重工濰柴集團(以下簡稱濰柴)攜旗下WP3.9C、WD12C、WP13C、X6170ZC等船用動力及船用發電機組明星產品亮相2017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國際船業展覽會。濰柴產品憑借可靠性高、油耗低、動力強、啟動快、保養里程長等優勢,贏得了眾多客戶的青睞。


      70多年來,濰柴在中國內燃機行業一直不斷攀升新高度,創新式發展的軌跡,譜寫了濰柴的“動力傳奇”。到底是什么奧秘,可以讓濰柴永葆活力?濰柴給出答案:創新驅動。近日,中國質量報記者走進濰柴集團揭秘“綠色動力”的創新之路。


      創新源于基因


      濰柴自1946年誕生之時起,創新就融入了它的血液。經過濰柴人的不懈努力,該發動機成為20年間中國重卡和工程機械行業的引領動力。


      依靠自主創新,濰柴陸續推出國內第一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大功率藍擎發動機、第一套自主ECU電控系統等。主持和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65項,累計獲得授權專利2056項,其中發明專利322項。《重型高速柴油發動機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先后被評為自主創新典型企業、國家創新型企業。


      濰柴是我國工業裝備制造業的領軍者,也是自主創新的策源地和主力軍。濰柴抓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牽動產業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深耕中國市場70年,數十年如一日不斷堅持產品升級,堅持科技創新,打造最具成本競爭力、核心技術競爭力和品質競爭力的高價值產品。近10年來,濰柴累計投入150多億元進行產品研發,每年研發占比超過5%,推動了產品不斷突破升級,技術含量更高的新產品立即贏得市場。建成的國內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能力最強的發動機研發試驗基地,打造了研發、試驗、試制、制造四大中心有序運轉的自主創新體系。行業唯一的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商用車動力系統總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濰柴具備了世界一流的研發實力。


      對于制造企業來說,對創新的理解一般都只停留在技術和產品層面,而濰柴的創新則更為全面和具體。如今在濰柴,不但高端科研人員的薪酬高于企業管理者收入,而且“生產嚴控成本,科研不惜代價”“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等科研創新理念,也已成為企業上下的共識。近幾年來,濰柴已經引進海歸專家47人,該集團的新能源、動力總成、電控等多個前沿技術研究中心負責人,全部由近年引進的海內外高端人才擔任。


      創新融入全員血液


      走進濰柴一號工廠加工二車間,懸掛著的“樹軍兩軸自動擰緊單元”牌子十分醒目。這是以機械師王樹軍的名字命名的一個革新項目,他是該項目的帶頭人。


      “在裝配環節,要確保產品質量主要取決于定位和擰緊。定位由加工過程保證,而擰緊力矩是總裝中的一個重要指標,原來都靠人工,容易受人為因素影響,發生磕碰傷或是漏擰等問題。”王樹軍說。


      2016年一季度,車間決定進行自動擰緊改造。從提議、立項、審核、設計到制作、安裝、調試整個環節,以王樹軍為核心的團隊前后總共花了約3個月時間,成功研制出兩軸自動擰緊單元。這種自動化改造,對于提高產品的可靠性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濰柴倡導工匠精神,成立了勞模創新工作室和首席技師工作室,推動全員創新。企業每年技術革新成果近3000多項,以員工命名的現場改善項目60余項。


      在濰柴,記者看到創新不僅僅是專家的事,而是每一名員工的事,讓“從生產中來,到生產中去”實現了真正落地。為鼓勵全員創新,濰柴每年斥巨資獎勵創新個人和團隊。


      創新來自全球系統支持


      濰柴堅持全球資源為我所用,始終站在國際技術最前沿,構建了協同、開放、共贏的研發體系,形成了以濰柴為中心的產業鏈眾創平臺。


      在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建立的研發中心,與國內研發平臺實現了高效協同;聯合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AVL等,牽頭成立了內燃機可靠性國際技術創新聯盟、商用汽車與工程機械新能源動力系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與110家上下游企業共同打造“研發共同體”“應用共同體”,構建了以動力總成為核心的產業眾創生態圈。2016年,濰柴卡車動力總成專業化眾創空間入選首批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示范名單,打造了開放、共享的雙創平臺。


      近年來,濰柴與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開展重大合作項目90余項,與上下游企業開展協同研發690余項,與15所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103項,85%的產品試驗資源向社會開放共享。


      創新驅動,濰柴已成為推動行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向高端邁進的重要力量。“邁向高端、占領行業制高點,成為代表‘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典范。”濰柴董事長譚旭光如是說。(本報記者朱文達)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山東日發“數控一代”示范工程通過驗收

      近日,山東省科技廳組織召開由山東日發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的區域應用示范工程(2014BAF09B01)”驗收會。
      2017-05-05
    • 山東海潤:科技治霾 挖掘減排新潛力

      山東海潤:科技治霾 挖掘減排新潛力

      對外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對內挖掘自身創造潛力:山東海潤在引進德國設備及配方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消化吸收、創新研發,不僅實現了原材料的國產化,而且研發了稀土改性脫硝催化劑、SCO脫二惡英催化劑、脫硝脫VOC催化劑、脫硝脫汞...
      2017-06-01
    • 山東臨工深耕俄羅斯市場 積累起極佳口碑

      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走在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前面,山東臨工已經在俄羅斯潛心耕耘了十余年時間,時至今日,不僅已經成為俄羅斯用戶采購裝載機等設備時的首選品牌,而且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關愛、“俄羅斯好司機”等公益活動真...
      2017-06-24
    • 破繭成蝶 山東臨工轉型升級成就行業先鋒

      破繭成蝶 山東臨工轉型升級成就行業先鋒

      站在當下回頭看,山東臨工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正是在這次行業大調整過程中,臨工破繭成蝶,完成了企業的轉型升級,牢牢樹立起行業領先地位。
      2017-09-13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