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由貿易商人自發形成的絲綢之路,將中國燦若星河的文明、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帶到中亞、西亞、歐洲甚至北非等地區,讓世界了解了中國,也讓中國更貼近世界。絲綢之路,成為推動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流發展的重要紐帶。
千年后,中國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越來越近。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讓古代絲綢之路再次煥發生機,成為現代中國與世界交流的新橋梁。
中國石化作為世界五百強的能源化工企業,一直走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前列,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最重要的中國合作伙伴之一。
王玉普董事長說,“一帶一路”是中國石化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切入點,中國石化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已有相當規模。截至2016年底,中國石化已在“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開展投資和項目合作,完成項目近30個,執行工程合同近600個,貿易實現全覆蓋,為我國和駐在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煉化工程:打造國家新名片
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表示,我國已擁有強大的煉化工程設計、施工、監理和項目管理能力,培養了一大批具備豐富實踐經驗、善于艱苦作業的專業施工建設隊伍,能夠為大型煉化項目提供從工藝包到開車試運行全流程的工程總承包服務。他建議,應該將煉化技術與裝備打造成為“中國新名片”,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介,推動煉化工藝技術與裝備“走出去”。
“十二五”期間,煉化工程公司新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國際業務合同46個,合同金額78.35億美元,占公司國際業務新簽合同總額90.18億美元的86.88%。簽約項目國家涵蓋了伊朗、沙特、哈薩克斯坦、阿聯酋、印度、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同期,公司在“一帶一路”沿線11個國家共執行56個承包合同,執行合同額105.78億美元,共完成合同額52.04億美元。
業內人士表示,中東、俄羅斯、中亞等“一帶一路”沿線油氣資源國和地區,為擺脫本國本地區經濟對油氣資源的過度依賴,正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石化產業發展,規劃建設一批大型煉油和化工項目。借助“一帶一路”向其出口煉油化工技術與裝備,有利于加快沿線國家和地區石化產業的發展。
2016年1月20日,習近平主席與沙特國王薩勒曼共同出席中沙延布煉廠投產啟動儀式。延布煉廠是中國石化首個海外煉化項目,也是中國在沙特最大的投資項目。該廠設計加工能力達到2000萬噸/年,擁有世界領先的煉化設施,生產的汽柴油質量可滿足美國標準和歐五標準。
王玉普表示:“延布煉廠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項目必將對鞏固和加深中沙兩國經貿合作和傳統友誼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沙特阿美公司董事長范禮赫表示:“延布煉廠是中國石化與沙特阿美之間合作共贏的產物,也是沙特阿美拓展和多元化國內和國際資產組合戰略的一部分。”
煉化工程承建的哈薩克斯坦阿特勞煉廠項目是哈薩克斯坦政府為了提高國內石油加工深度,加大國內化工市場的自給率而實施的關鍵工程。2015年4月9日,芳烴項目CCR裝置生產出合格汽油,極大地緩解了哈薩克斯坦國內成品油供應緊張的局面。之后陸續生產出苯、甲苯等石油產品,也填補了哈薩克斯坦國內同類產品的空白,為哈薩克斯坦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
煉化工程公司在大力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關注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致力于促進當地社會和諧,恪盡“企業公民”的義務和責任。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至2016年,哈薩克項目在當地共創造就業機會5000多人次。10年來,為沙特解決勞動就業人數約1200人,平均每年120人,其中包括20名殘疾人。
石油工程:石油鐵軍揚名海外
在沙特、科威特等石油大國提起中國石化的鉆井水平,當地石油公司管理者都會豎起大拇指。經過多年努力,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服務在海外已經聲名遠播。2016年,石油工程在沙特、科威特等重點市場實現寒冬期業務量逆勢上揚,沙特市場新簽、續簽鉆機項目合同額3.8億美元,科威特市場新簽續簽鉆修井機項目合同額6.9億美元。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市場生產經濟平穩高效,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據悉,沙特市場裝備配套和技術標準高,HSE管理和人員外語要求嚴,被稱為石油工程行業的“奧林匹克競技場”。石油工程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升管理水平,按照國際一流標準,提供一流的工程服務,牢牢占據沙特市場。石油工程的鉆機數量占到沙特阿美公司總量的四分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海外鉆井數量的三分之一。
沙特S62三維地震勘探項目是中國石化在沙特中標的第一個大型陸地三維地震物探項目,也是迄今為止中國石化在海外完工的最大三維物探項目。該項目的成功實施對石油工程隊伍站穩沙特市場意義重大。
S62項目位于沙特東南部的魯卜哈利大沙漠腹地,長年高溫酷暑,白天地表溫度可達70攝氏度,沙丘起伏連綿,施工車輛行駛困難,勘探施工難度極大。
就是這樣的硬骨頭,生生被石油工程的將士們啃下了。項目于2009年8月放炮生產,2015年8月完工。6年間,石油工程將士保持著24小時不間斷安全、高效、優質生產狀態,累計完成采集464萬炮,施工面積3.8萬平方公里,創造了1400萬人工時無傷害、施工車輛安全行駛2000萬公里無事故的安全紀錄,取得了工區環境零污染、勞工零投訴、采集資料零錯誤的出色業績。
在科威特,中國石化成為該國發展的有效助力。科威特制訂了長期的石油產出計劃,計劃從2009年的220萬桶/天發展到2020年的400萬桶/天。到2016年底,該國石油產量已經達到320萬桶/天。為實現石油產量擴增計劃,科威特需要大量的石油工程隊伍,特別是鉆修井隊伍。中國石化隊伍帶著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設備來到科威特,以遠高于其他承包商的工作效率,幫助科威特石油公司提前完成其原油上產任務。
2017年2月,科威特石油公司高層來到SP-271鉆井隊現場,與來訪的王玉普董事長見面,高度評價了中國石化隊伍在鉆機啟動和安全生產方面取得的成績。
石油工程公司在當地發展過程中大量錄用當地人員,解決當地民生問題。在石油工程科威特分公司,3400余名員工中外籍員工占到860人,其中210人為科威特籍。同時,石油工程高度重視外籍員工的職業培訓與發展,在當地的7年里,科威特分公司培養了一大批高質量技術人員,當地雇員的工資職級水平也不斷提升。中國石化石油工程公司已經成為當地人理想的就業公司。
在哈薩克斯坦,石油工程公司頂住石油寒冬期的壓力,竭力開拓市場,在其他公司大幅裁員的背景下,為當地創造了600多個就業崗位。2016年,哈薩克斯坦阿克糾賓州州政府向石油工程頒發了2016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大獎。
國際勘探:打造跨國經營合作典范
上游的油氣勘探開發領域一直是中國石化走出去的重頭戲。目前,中國石化在11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18個項目中開展對外合作,累計獲得權益油氣6100萬噸油當量。其中,埃及阿帕奇項目累計獲得權益油氣1744萬噸油當量,已成為埃及第一大油氣供應商;伊朗雅達項目累計獲得權益油氣642萬噸油當量;俄羅斯UDM項目累計獲得權益油氣2939萬噸油當量,成為中俄油氣合作典范。
埃及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帶占據重要地理位置。2013年8月31日,中國石化國際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宣布與美國阿帕奇公司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3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阿帕奇公司埃及資產1/3權益。項目于2014年11月15日正式交割,最終交割價為29.5億美元。無論當時還是現在,均為當地最大的中資投資。
目前,埃及阿帕奇項目年產油氣當量約1800萬噸,位列埃及第一大油氣公司,貢獻了埃及境內油氣產量總和的20%,為保障埃及能源供應、經濟安全、社會穩定做出積極貢獻。2016年,國勘埃及公司直面“寒冬”,勇于擔當,砥礪前行,成功實現3.1億美元權益現金分紅。
俄羅斯在油氣儲產量和資源供應方面在世界能源板塊內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15周年,也是俄羅斯國家公司UDM項目合作10周年。油氣合作是中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重要內容,UDM項目是中國在俄羅斯獲得的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在產油田項目。10年來,走過了不平凡的合作道路,被國家領導人肯定為“中俄油氣合作的典范”。
哈薩克斯坦是中國石化海外戰略投資的重要區域之一。自2004年國勘公司進入哈薩克斯坦油氣勘探開發領域以來,作為中國石化首個在海外“自主勘探、自主開發、自主建設”的油田,經過多年努力,哈薩克斯坦公司在油氣業務、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積累了寶貴的海外獨、合資項目操作經驗,為中國石化海外上游業務的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哈薩克斯坦分公司樹立“企業形象也是效益”的理念,合作共贏,回報當地。2014年至2016年,哈薩克斯坦分公司向哈薩克斯坦政府上繳各類稅費19.94億美元。SZK子公司獲得哈薩克斯坦2014年勞動保護最佳企業金獎,由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親自授獎。
伊朗是溝通中亞和中東的咽喉之地,對“一帶一路”的實施極為關鍵。伊朗雅達油田開發項目是中國石化目前在建的海外世界級油田開發項目。雅達項目的投資加速了中國制造進入伊朗的步伐。整體來看,雅達項目超過50%的物資設備供應商、生產商來自中國,涉及金額高達7億美元,有效推動中國制造邁出國門、服務世界。(本報記者劉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