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浪潮集團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企業,正在推動中國制造業實現“互聯網+制造”的深度融合。近日,在第六屆中國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上,浪潮集團憑借過去一年在中國智能制造領域的突出貢獻,榮獲“2016中國制造業智能制造杰出供應商”大獎。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區、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工業強基、重大裝備專項工程,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中國制造向中高端邁進。
在業界專家看來,讓先進制造企業充分將大數據、云計算、超級計算等高端信息技術,應用在其系統仿真與研發設計、虛擬制造、生產管理以及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中,就可以實現數字化、網絡化、虛擬化、智能化改造。
對此,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表示,數據是“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驅動。“智”從數據中來,智能制造要以數據為核心,利用信息技術將數據作用在制造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并產生價值,實現個性化、定制化、精細化的生產和服務,讓產業變得智慧。
以來自生產流程的數據為例,如果把機器人、精密儀器產生和積累的數據進行分析,就會發現某產品的問題是由上游的材料及設計流程造成的。孫丕恕表示,“我們可以基于這個結果,提示上游去檢測發生問題的環節,進而去改變材料的選擇、改進設計工藝,最終實現產品的優化,甚至實現整個產業鏈的升級。”
“真正的智能制造,并不是生產流程和工藝的高級自動化。”對于當下許多企業認為大規模應用機器人和傳感設備就能實現智能制造,孫丕恕并不認同這些看法。他認為,智能制造是一個數據全流通的過程,要把來自于生產流程、內部管理和消費市場上的數據用起來,才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關鍵。在這一戰略考量下,浪潮緊跟國家政策號召,在推進智能制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5年,浪潮即發布“中國制造2025@浪潮”發展戰略,聯合產學研生態圈,深入推動客戶協同創新(CCD)、國際化合作,并推出了新一代智造信息化平臺“智造+”,重新定義了企業計算,即具備業界最強的技術能力,提供軟硬件完整的解決方案。
作為“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落地的推動者和實踐者,浪潮連續兩期承擔國家863計劃“集團企業云制造服務平臺關鍵技術研究應用”重大專項,為我國制造業從傳統“制造+銷售”的生產型企業向“技術+管理+服務”的服務型企業轉型、邁向價值鏈高端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目前,浪潮“智造+”信息化解決方案可以充分發揮IT新技術優勢,與工業技術深度融合,滿足各階段企業轉型的不同需求。
近年來,浪潮聯合國內制造業龍頭積極打造的智能制造示范標桿——云內動力集團、北京匯源集團、廣東風華高科、青島德盛機械、天津金耀、上海君屹等樣板實踐,均獲得業界廣泛認可。其中,全球最大的摩托車曲軸研發和生產企業青島德盛機械通過“互聯網+智能定制”,短短8個月全面打通PLM+ERP+MES+機器人,成為行業隱形冠軍。(張杰)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