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供應鏈有力推動智能制造


    來源:中國石化報   時間:2017-06-16





      智能制造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是制造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制高點、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而智能制造,需要基于智慧供應鏈環境運作,“中國制造2025”本質上要求供應鏈各個層次的智能化:制造基礎智能化、產品/裝備智能化、制造過程智能化、智能制造下的模式轉變。這是近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六屆物流裝備綠色與智能技術發展研討會上,來自學界和業界的代表就智能供應鏈建設基本問題取得的共識。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強調與客戶和供應商共享信息
     
      隨著傳統制造業供應鏈結構中的設施、庫存、運輸、信息等要素進一步智能化,各要素協同驅動智慧供應鏈的發展成為智能制造—智慧供應鏈生態的重要引擎,供應鏈開始支撐企業建立核心競爭力。在這個過程中,智慧供應鏈的發展態勢展現出層次分明的階段性迭代特征。
     
      智慧供應鏈發展歷程基本上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初級供應鏈、響應型供應鏈、可靠供應鏈、柔性供應鏈和智慧供應鏈。“在初級供應鏈階段,企業通常按照預算安排生產和交貨,沒有專職的供應鏈部門進行產銷協調。隨著企業的發展,響應訂單的供應鏈應運而生,這時候的供應鏈戰略在注重直接成本的同時考慮客戶交互,對客戶訂單進行快速響應,但是,這個階段的供應鏈結構也造成了客戶服務缺乏穩定性的不足。”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物流工程分會供應鏈專業委員會主席邱伏生表示。
     
      邱伏生介紹道,可靠供應鏈是供應鏈發展的又一個階段,它強調需求計劃與執行業務的協同,關注終端客戶需求、服務和滿意度,全面展開需求預測及產銷協同和跨部門協作。與可靠供應鏈相比,柔性供應鏈其實是內部充分整合后的供應鏈,這種類型的供應鏈戰略關注供應鏈整體成本,主張跨部門充分協同、柔性化和精益兼具的供應鏈能力,精益敏捷是其重要特征。
     
      智慧供應鏈受需求驅動,是終端需求計劃驅動擴展的端到端供應鏈運作。邱伏生表示,智慧供應鏈強調與客戶及供應商的信息分享和互動協同,“真正實現了通過需求感知形成需求計劃,聚焦于橫向流程端到端整合,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智慧供應鏈”。
     
      以需求驅動為價值導向
     
      “在智能供應鏈上,不再是企業的某人或者某個部門在思考,而是整條供應鏈在思考。”智慧供應鏈的思維方式必將是以點帶面,強調全局性。邱伏生表示,未來的供應鏈運營不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救火模式,更多強調系統優化與全供應鏈的績效,強調“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完全協同性。
     
      他還認為,企業將更加看重相對于客戶服務滿意度的精準性、有效性。“制造企業更加具有時代感和存在感,不再躲在代理商或企業銷售部門后面被動提供產品,而是主動分析、主動服務,更多地邀請客戶進行體驗式的開發,測試客戶要求,進行符合客戶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模式整合,以保證該產品或服務對于客戶的‘黏性’,從而反過來促進產品和服務的迭代升級。”與此同時,供應鏈也能進行自我反饋、自我補償,從而智能化迭代升級。
     
      未來的智慧供應鏈戰略還將使企業更加看重供應鏈過程的增值要求,更加重視基于全價值鏈的精益制造,更加強調以制造企業為切入點的平臺功能。“傳統的精益生產理論強調制造就是增值的,那是產品時代的思維,在智能供應鏈時代,需要明確的是:只有客戶買單的才是增值的,過量生產就是浪費。這將引發制造業企業供應鏈的價值導向顛覆。”
     
      智慧供應鏈從精益生產開始,拉動精益物流、精益采購、精益配送等各個環節。邱伏生表示:“全過程都必須是精益精準的,在運營標準的基礎上聯動展開,達到量化管理,并在管理過程中不斷減少甚至消滅‘標準、計劃、執行’之間的差異,形成一體化控制體系。”
     
      實現物流與信息流協同互動
     
      制造技術與管理技術在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共生共長,這其中,管理技術的核心是供應鏈計劃,而供應鏈計劃形成的信息流和供應鏈執行形成的實物流共同構成智慧供應鏈的價值。上海大學需求鏈研究院首席顧問趙玲表示:“供應鏈計劃為智能制造賦予靈魂,工廠不是只有冰冷的自動化設備,而是擁有神經(信息傳遞)、脈動(節奏管理)、血液(流量控制),信息流與實物流完美結合,最終實現最高效的管理目標。”
     
      智慧供應鏈成長路徑離不開物流與信息流的協同互動,行業人士表示,智能制造的一次規劃需要滿足未來3~5年生產經營和技術迭代需求,要明確各階段發展路徑及分步實施要求。“規劃時,要體現物流的整體性,制造時,物流要服務于生產,體現物流的服務屬性。物流過程以物為本,尊重物料屬性與特征,加快物料的周轉率。推動全員物流,讓物流融入生產制造的過程中,用物流的思維去分析物流,建立物流流程。”
     
      “個性化、高端化、參與感、快速響應是工業4.0背景下物流的重要特點。”行業人士表示,未來物流的發展方向是“智能的、聯通的、高柔性的、透明的、快速的和有效的”,物流活動需要滿足全流程的數字化和網絡化,而在這個過程中,信息化將起到決定性作用,尤其是大數據的應用。
     
      談到智慧供應鏈的成長路徑與切入點時,邱伏生認為,“企業需要重構個性化的智能戰略,梳理戰略達成邏輯,然后,分析市場和產品流轉趨勢,提純智慧供應鏈差異化競爭能力。同時,協同大數據戰略進行智慧供應鏈平臺的重構,建立仿真能力與供應鏈預警。”
     
      “供應鏈上的企業,尤其是鏈主企業,通過虛擬網絡—實體物理系統來整合智能機器、數據存儲與顯示、決策系統和生產設施。”邱伏生表示,通過物聯網、服務計算、云計算等信息計算與制造技術融合,構成智慧供應鏈平臺,實現軟硬件制造資源和能力的全系統、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感知、互聯、決策、控制、執行和服務化,進而實現人、機、物、信息的集成、共享、協同與優化,最終形成生態圈。(鐘吳)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長虹入選全國首批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名單

      長虹入選全國首批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名單

      近日,記者從工信部網站獲悉,2017年首批綠色制造體系示范名單產生,并進行公示。在經過第三方機構透明、嚴格的驗收,工信部綜合評審后,15家企業入選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名單,其中長虹公司成為四川唯一一家入選企業。
      2017-08-23
    • 沈陽機床打造智能制造升級版

      近日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上,1600多家機床工具行業制造商參與了產品展示,突出了機床行業數字化制造與解決方案、智能技術、高效與自動化等特點。
      2017-05-11
    • 標準化助力我國智能制造發展

      智能制造是落實我國制造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
      2017-06-20
    • 中國智能制造成績斐然 智能產品不斷涌現

      中國智能制造成績斐然 智能產品不斷涌現

      在《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一系列文件指引下,我國智能制造取得重大進展。工信部開展了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應用示范,圍繞智能制造開展了大數據、云計算、信息物流系統CPS等新技術的研究,成績斐然。
      2017-06-22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