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徐工集團歷時三年組織開展的“綠色創想”活動表彰大會在總部召開,會上對在2015~2016年“綠色創想”活動中立項的292個項目中的48個優秀項目團隊及組織單位給予“董事長綠色創想獎”表彰獎勵,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等公司領導為獲獎項目頒發了證書和獎金。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第29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產品名錄,徐州徐工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申報的NXG5080XXYXBEV純電動廂式運輸車和NXG1080BEVXAX純電動載貨汽車底盤產品榮列榜單。徐工汽車成功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成為徐州市首家也是惟一的入圍企業,標志著徐州新能源汽車項目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新能源汽車實現新突破
近年來,為應對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環境污染問題,世界主要汽車生產國紛紛加快部署,將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大力發展和推廣應用汽車節能技術。國務院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里明確指出,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既是有效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推動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緊迫任務,也是加快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舉措。
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徐工集團將新能源汽車項目列入2016年、2017年重大項目,徐工汽車事業部細化并制定具體發展戰略及規劃。在徐工集團整體戰略布局下,徐工汽車積極開展多地調研,認真完善團隊建設,舉集團之智申報,逐條對照資質要求先后完成了設備采購、現場臺架搭建、樣車調試運行等多項工作。
2017年1月開始,在徐工信息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工業物聯網大數據平臺支撐下,一次性通過新能源GB/T32960符合性檢測,順利取得了《平臺符合性報告》及《車輛符合性報告》,成功跨越了徐工新能源汽車項目認證過程中的關鍵一環。這也標志著工業物聯網大數據平臺具備了接入新能源汽車的能力,是徐工集團在互聯網+行業應用的一次全新實踐。
3月底,受工信部委托,中機車輛技術服務中心派出多名專家赴徐,對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準入情況進行初審。在“嚴格細致”原則下,徐工汽車順利通過初評,針對6個一般不符合項,徐工汽車制定出具體周密的整改措施。今年6月,徐工汽車順利通過復審,成功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當前,徐工汽車已完成電池充放電檢測系統、整車系統聯調、新能源物流車樣車的試制、新能源環衛車需求分析和初步設計方案;下一步,徐工汽車事業部新能源車輛公司將把主要精力放到新能源物流車、環衛車等專用車輛及相關配套產品的生產及銷售工作上來。
未來三年內,徐工汽車將通過完善公司梯次化研發體系、建立健全生產組織保障能力、全面構建營銷服務體系、全力開發新產品等措施,力爭早日在國內新能源專用車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助力徐工珠峰登頂,成為徐工重卡產業鏈上新的經濟增長點。
綠色創想催生新活力
近年來,徐工集團持續吹響“珠峰登頂”的號角,開始向著全球工程機械產業的最頂峰發起沖擊。集團董事長王民意識到,企業已進入
“珠峰登頂”解決最后10%難題的關鍵階段,一些難題已經不再是單一企業、單一部門、單一體系單元能夠解決的,需要舉全集團之力,甚至全國、全世界資源之力,發動一場新的攻堅戰,用超常規的創新思維和方法去解決。為此在2013年底,王民提出:建立一個平臺,舉全集團之力,組織一個上下群策群力、協同攻關的行動,把二級公司領導以及全體干部員工的意志和行動凝聚到解決珠峰登頂最后10%的系統難題上。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綠色創想”活動應運而生。徐工集團總經理助理徐筱慧介紹,對于大型企業集團來說,涉及到跨組織、跨部門的跨界協同時,往往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雖然大家一直在講協同、講系統,但是當真正遇到問題需要去跨部門聯合組織,往往會很容易出現本位主義,這就使得企業成長面臨著體系上的天花板和部門間的部門墻的阻隔。因此,承接王民董事長解決“珠峰登頂最后10%的系統難題”的命題,徐工開展的“綠色創想”活動,就是要通過群策群力、跨界協同,不斷打造,使之成為難題攻堅的平臺,知識開放共享的平臺,模式推廣應用的平臺,人才成長歷練的平臺,以及技術與管理創新和品牌文化塑造的平臺,持續提升品牌“創新”內涵魅力,持續輸出創新管理模式、價值成果,形成對企業可持續發展有重要影響的文化氛圍與活動成果,持續激發正能量,催生新活力。
2014年“綠色創想”活動啟動以來,在王民董事長的親自推動和各級領導的參與支持下,活動得到公司上下的積極響應和有力推進。王民在表彰會上表示,徐工距世界頂峰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些差距都是最本質的系統管理問題,最難解決的10%的瓶頸問題,這是最難啃的硬骨頭,要實現這些目標靠什么?只有靠創新驅動,最關鍵的是體制和理念方法的創新。徐工一定要給所有的員工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和平臺,使管理和技術瓶頸難題能夠得以解決。綠色就是生命力,就是青春力。綠色創想品牌工程基本涵蓋了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制造、研發工藝、營銷服務、國際化市場方方面面,關鍵是能發現人才、提升管理、解決問題,關鍵是以人才為根本,以品質為生命,以創新為靈魂,為徐工提供了好的平臺、機制和辦法。今后要把綠色創想品牌工程做得更扎實,更有效,更能夠聚焦,更能有高端難題的突破,并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這樣徐工不僅可以鍛煉一批人才、成長一批人才、發現一批人才,而且可以使徐工這個企業外有影響力,內有更強大的生命力,就會使徐工始終處在行業最前列。(劉剛)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