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蒙牛真果粒推出了國內首部由消費者演繹的微電影《一個真實,十段故事》。憑借對十個普通消費者的真實故事記錄,影片以其親切自然的風格博得了眾多網友的喜愛。截止27日12點,微電影視頻播放量高達1,031,953人次,相關微博討論數多達7,429條。
網友紛紛表示,被影片中的真實故事所觸動。他們的勇氣、執著,堅持做自己的態度令人欽佩。許多人開始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實的自我?究竟自己想要什么?尋求什么?這一系列的啟示性問題,使得《一個真實,十段故事》在眾多勵志微電影中脫穎而出,成為廣受好評的心靈雞湯。
那么這部作品究竟是怎樣取得這些成績的呢?下面就跟隨筆者一起追根溯源,剖根問底。
真實征集,微話題依靠社交媒體強關系和裂變傳播最大曝光
今年五月份至六月下旬,真果粒通過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微信發起大型網絡活動“尋找真實自我真自游”,鼓勵廣大網友直面內心,抒發真實情感,傾訴真實心聲,講述真實故事,最后將有十名網友勝出,奔赴巴厘島真實之旅且與名導一起拍攝微電影。換種說法,微電影中的人物和故事將全部來自真實的消費者。
網民沸騰了,耗時近兩月的活動取得了驚人效果。活動激起各行各業對尋求真實自我的情感共鳴,從草根紅人到知名作家紛紛加入尋求真我的隊伍中來,在微博乃至整個互聯網引發一場聲勢浩大的真實運動。最終,有十名網友脫穎而出,他們也成為我們在微電影中看到的十位主角。
依靠網絡活動征集人物角色甚至征集故事腳本的大膽刺激而又新鮮的活動形式,受眾自發@好友,主動地成為真實話題傳播源,社交媒體的強關系鏈讓裂變傳播發揮強勁效力,最大效果曝光真實話題,強烈建立真果粒與真實的品牌關聯。
一切來源于消費者,真實取材,至此,這部國內首部由消費者演繹的微電影可謂實至名歸。
真實記錄,輕快自然,深刻傳遞品牌內涵
筆者初看這部微電影的時候,仿佛進入了平靜的內心世界,周遭的一切回歸靜寂。冷靜而又客觀的鏡頭緩緩述來,人物故事鮮活又自然的躍然銀幕,我們被喧囂虛偽禁錮的靈魂得到釋放,置身于他們身邊,細細欣賞著他們的生活,仿佛在打量另一個自己,另一個聽從心靈召喚坦然自在過活的自己。這是紀錄片的魅力,是鏡頭與觀者內心的對話。
微電影的具體情節不再詳贅,但是影片呈現的生命張力和勃發生機深刻感染了筆者,影片中人物純真燦爛的笑臉,喚醒了筆者心底沉睡的感動,就跟筆者每次看真果粒的TVC時的感覺一樣。清新的畫面里,周迅穿著襯衫牛仔,背著雙肩包追趕火車,褪去了華服艷抹的距離感,猶如親切的鄰家女孩,尤其是在她回眸的瞬間,“幸好那份真實回頭依然還在”的感慨水到渠成,每每觀看都忍不住拍案稱絕,這才是直抵內心的廣告。
如果說TVC是品牌形象和品牌內涵的硬傳播載體,那么微電影則是品牌軟傳播的視覺呈現。TVC就像一支簡短的預告,微電影則為我們一幕幕揭開那些被忽略、被忘卻的真實,幸好那份真實回頭依然還在。
微電影輕快的基調也正是向我們隱隱傳遞,只有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擁有快樂和自在。
真實傳播,社交媒體矩陣立體營銷,層層遞進全面釋放
綜合真果粒微電影傳播來看,分為三個階段:微電影預熱、首映和持續曝光。三個階段環環相扣,緊密相連,讓微電影得到最大曝光贏得最佳傳播效果。
微電影預熱階段,接連推出王小帥訪談視頻、劇照花絮和預告片。王小帥訪談視頻的推出同時伴隨“王小帥首次擔任微電影監制”的輿論曝光,巧妙利用名人名導效應吸引網友眼球:什么樣的微電影能吸引獨立個性、不從流、攝像機不撒謊的王小帥導演來擔任監制呢?緊接著,微電影劇照花絮、預告片接連曝光,受眾的興趣和觀影期待被徹底調動起來。
萬眾期待中,微電影高調亮相。蒙牛市場部總監劉睿之微博首發微電影,監制王小帥導演轉發讓媒體人和影評人聞風而動,帶動了營銷專家的蜂擁而至,直發微博迅速攀升熱門微博top榜,從知名作家到著名時評人,從草根紅人到普通網友,金字塔式的擴散傳播讓微電影得到最大曝光。隨著微電影在微博的傳播爆發,從微信、人人網、豆瓣、qq空間到論壇、軟文的整個社交媒體都開始談論《一個真實,十段故事》。從早上九點半到下午六點半,短短九個小時的時間,《一個真實,十段故事》就占據各大社交媒體話題首榜,視頻播放量高達68萬次。經過筆者簡單分析,首發微博一小時后達到高峰,首發四個小時候整個社交平臺達到高潮。
微電影亮相之后,媒體人和影評人推出的影片觀后感讓微電影獲得持續曝光,進而引發網友深入挖掘微電影背后的人生意義,使得微電影傳播再次升華。
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一次又一次的將受眾的觀影興趣引向高潮,也讓微電影傳播完美收官。
我們要學會享受生活的快樂和美好,當我們所尋求的一切讓我們疲憊甚至恐慌的時候,是時候停下了,誰也不能真正完美,貴在真實就好。也許這正是這部微電影的魅力所在,也是真果粒的品牌主張。(源自新華網巴中頻道)
來源:東方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