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蘋果公司CEO庫克在北京拜會中國移動和電信的高層。一年半內三次來華、CEO親自出馬,訪問還未銷售過iPhone和iPad產品的運營商移動……這被市場人士認為他試圖挽回蘋果此前丟失的市場份額。定個驚喜價或制造個噱頭,把潛在消費者吸引過來,限制供應,造成供不應求的假象,然后再提高售價,賺取更高利潤……“饑餓營銷”是商家常用的一種營銷方式,但精于此道的蘋果銷量都在下滑,是不是說“饑餓營銷”已經過時了?
蘋果銷量首下滑 “饑餓營銷”引質疑
如今把“饑餓營銷”玩得最好的當屬蘋果公司了,其借此成為手機行業的領袖。然而,日前蘋果公司公布了2013年第三財季(美國財政年度從10月1日開始,至次年9月30日結束)的財報數據。截至今年6月29日,蘋果在大中華區實現收入同比下降14%、環比下降43%,這是蘋果開始公布大中華區收入以來,該地區首次出現下滑。
“蘋果在大中華區業績下降,跟三星、聯想等廠家產品的沖擊有關。”消費電子行業觀察人士梁振鵬認為,蘋果的商業模式跟三星不同。手機上游行業的元器件、電路板等零部件,三星是自己做,產品質量穩定、成本可控,貨源采購不緊張。就盈利來看,同樣賣一部手機,三星賺的比蘋果多,蘋果采取代工方式有時會受制于人。“消費者如果沒有更新換代需求的話,蘋果這樣的大公司銷量也會下滑。”他說。
沒有讓消費者驚喜的改進 消費者優越感遞減
這次,連會玩“饑餓營銷”且屢試不爽的蘋果,銷量都下滑了,“饑餓營銷”還適用嗎?
“價格越貴越有人買,這是靠出賣優越感賺錢的好案例。”北京志起未來營銷咨詢集團董事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商學院顧問李志起說,“饑餓營銷”的前提是產品定價較高,而且自身能保證有持續創新能力,產品還具備一定差異性,這樣才能不斷給消費造成“物以稀為貴”的感覺,進而促成購買。
“創新能力一般、售后服務又差的不適合采用這種營銷方式。”營銷人士范志峰說,近年來蘋果的更新換代速度很快,但最近兩次上新品都讓消費者比較失望,iPhone4S、iPhone5因為缺乏亮點,遭到不少消費者吐槽。很明顯,消費者的優越感在遞減,購買力也隨之下降。
“沒有讓人驚喜的改進,所以消費者才放棄購買。”IT專家、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說。
“饑餓營銷”賣的是好奇心 差異較小產品不適用
那么,“饑餓營銷”是否需要與時俱進?有哪些應用條件呢?
“‘饑餓營銷’更適合產品差異化較大或領先優勢明顯的企業。對蘋果這樣的大公司來說,最主要的還是產品沒太多推陳出新的地方,不全是‘饑餓營銷’模式本身的問題。”趙占領認為,新產品吸引力下降,用戶很容易被分流。
“‘饑餓營銷’是一種戰術,但不是戰略,只是手段而已,也有一些風險,并不是每個行業都適用,‘饑餓營銷’賣的是好奇心,商家應該盡量少用、慎用。”李志起也表示,如果品牌黏度一般、宣傳造勢之后自己的后續產品可替代能力差,或者讓消費者等得不耐煩,辛苦培育的市場可能落入競爭對手口中,打下的“江山”往往被人搶走。他介紹,愛國者曾推出一款哥窯相機,每次都限量版發售,吊足了消費者胃口,但數碼產品同質化嚴重,僅僅有外觀方面的創新,最終該款相機以慘敗收場。
而快消品行業更要慎用,因為其產品差異并不大。比如今年可口可樂曾使用賣萌包裝,印上“小清新”、“白富美”討好年輕一代,但其意識到可能會被認為是山寨產品,只是投放少量產品并采取試點的方式,采取短暫的促銷嘗試,這是節制使用“饑餓營銷”的好例子。 本報記者黃濤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