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晚間,伊利股份發布《2022年1至2月主要經營情況的公告》,經初步核算,2022年1-2月,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15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5%以上;利潤總額33億元左右,同比增速超過20%以上,整體業績再創歷史新高。
優勢品類持續發力 重點品牌愈加亮眼
公告顯示,伊利在業務增長方面,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升級產品線,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的產品體驗。2022年1-2月,公司旗下液體乳、奶粉及奶制品、冷飲各項業務均保持良好增長態勢。金典、安慕希、金領冠、巧樂茲、甄稀、暢輕、每益添、伊利兒童奶酪棒等重點產品占比同比提升3個百分點,進一步拓展高端細分市場規模,滿足消費升級需求,保持高端產品市占份額的領先地位。
具體來看,公司白奶業務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金典等高端產品增長更勝一籌。尼爾森數據顯示,1月,公司常溫白奶同比增長12.6%,其中,金典增長15.1%,增速為同品類第一。
同期,冷飲業務的銷售額也實現大幅增長。其中,巧樂茲旗下高端品牌綺炫增長率達到74%以上,高端品牌甄稀增長率達到82%以上,超高端品牌須盡歡增長率達到748%以上。
第二增長曲線快速崛起 奶粉一騎絕塵加速占領市場
隨著金領冠嬰幼兒配方奶粉快速崛起,奶酪業務翻倍增長,伊利全面構筑第二增長曲線。1-2月金領冠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0%以上,增速位列行業首位。
伊利表示,2022年2月,金領冠嬰幼兒奶粉基于20年的母乳研究率先完成配方升級,成為中國首批符合奶粉新國標的頭部企業。嬰幼兒配方奶粉是乳制品技術研發和創新的高地,金領冠奶粉率先通過審核,是伊利全面硬核實力的集中體現。
此外,伊利剛剛要約收購成功的澳優,擁有全球羊奶第一品牌佳貝艾特、超高端牛奶粉品牌海普諾凱等知名品牌。強強聯合后的伊利奶粉必將迎來高速增長。
伊利奶酪也在快速增長。2022年1月伊利奶酪的市場份額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1-2月合計內部銷售數據同比去年增長翻倍。
據了解,伊利股份最強“開門紅”的業績增長,持續創新是一個重要因素。公告顯示,公司通過創新驅動業務健康持續發展。圍繞消費者健康、營養需求,今年以來,公司陸續推出了“金典超濾牛奶”“安慕希丹東草莓”“暢輕蛋白時光”“金領冠塞納牧有機奶粉”“須盡歡厚乳冰淇淋”等多款新品,同時結合多項創新營銷舉措,加速推動新產品、新業務快速成長。
攜手冬奧促業績增長
伊利作為中國唯一“雙奧乳企”,與奧運攜手17年。2022年1-2月期間,公司通過開展冬奧和春促的品牌營銷整合,實現了品牌美譽度的大幅提升。
第三方調研數據顯示,消費者在此期間對伊利產品的購買意愿創歷史新高。伊利母品牌實現逆勢上漲3.34%;內部銷售數據顯示,母品牌實現22%銷售額增速,創造歷史最佳。伊利產品的市場滲透率繼續保持行業領先水平,在地級市、縣級市的市場滲透率同比分別提升0.6個百分點、1.2個百分點,消費者觸達規模持續上升。
2021年品牌資產研究顯示,伊利的品牌力穩步上升。在食品飲料行業中,伊利連續三年位列品牌總認知第一位。
全球產業鏈布局:奶源供給有力業績勢能全面釋放
據了解,近年來,伊利在奶源布局上的大動作不斷,已經通過自有奶源和合作奶源方式形成了極大的奶源優勢。公司攜手核心供應商共同規劃建設奶源基地,發揮全產業鏈協同價值,全面推動產業鏈健康發展。奶源保障能力的持續提升,有效促進各項業務快速發展。
目前,伊利掌握著中國第一大奶牛養殖企業優然牧業和中地乳業的優質奶源,并在海外收購了新西蘭第二大乳企WestlandDairy。合作奶源方面,伊利以資金、培訓課程和其他優質資源賦能合作牧場,自2015年起,公司規模化集約化奶源比已達100%。而剛剛要約收購成功的澳優,在荷蘭、澳大利亞等全球“黃金奶源地”均有豐富的乳業資源和完善的供應鏈布局,進一步強化了伊利在奶源控制上的優勢。
此外,伊利在全球還擁有15個研發創新中心、13個海外生產基地,產品銷往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國際化:海外業務規模發展趨勢良好
據介紹,2022年,伊利將繼續通過開拓全球市場、建設海外生產基地等方式,加快國際化進程,1-2月,公司海外業務規模發展趨勢良好。主要有以下四大推動因素:
其一,供應鏈提升。印尼乳業自去年10月投產后,迅速釋放產能。截至目前產能利用率大幅提升,并實現了印尼市場全面本地化生產供應,物流時間大幅削減,供應鏈效率和成本明顯改善,既有效保障了當地產品的需求,同時也增強了產品的競爭力。
其二,品牌投入。在泰國和印尼等核心市場,針對CREMO和JOYDAY兩大主要品牌,充分整合線上線下營銷資源,持續打造品牌影響力,提升了產品銷量。
其三,渠道建設。各業務單元積極進行渠道建設和開拓,在傳統渠道快速搶占優質網點,市場覆蓋能力不斷增強。
其四,新品研發。在印尼和泰國基于市場消費者洞察,持續推進新品研發工作,全年計劃研發投放10個以上新品,持續提升伊利在當地的競爭力和市場表現。
轉自:經濟參考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