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在臺灣買到2折或者3折以下的商品,大概是多久以前?是在一場百貨公司的跳樓大甩賣里,還是店家即將關門前的出清活動?
在臺北,各大百貨公司的周年慶,若是能夠打到7.5折、5.9折,或者是福袋、摸彩、組合包、“買5000送500”之類的活動,就足以激起不少人寧可翹班,也要到百貨公司門口排隊搶購,就怕錯過了這個難得折扣的機會,要再等半年到一年。然而,自兩年前我開始常跑北京后,偶然發現,在北京的百貨公司里,經常出現5折,甚至是3折以下的折扣。而更令人感到詫異的,就是即便這些店家已經打了這么低的折扣,也沒有看到像臺灣百貨公司周年慶大排場龍、吸引各路消費大軍跑來搶購的情況。
第二個令我意外的現象,是反映在大陸圖書的價格上。若是在臺北的書店,即便加上各類會員、優惠、績點之后,新書的價格打到定價的7折以下,就已經算是謝天謝地、有大賺一筆的心情了。但在北京,如果你有足夠的消息來源的話,買到打4、5折的新書,可說是一點也不稀奇。
一開始,我對兩岸這個巨大的差異感到不可思議。幾經推敲之后發現,大陸的不少商家似乎習慣以“訂出一個不合理的高價、再打極低折扣”的方式進行銷售。我請教一些大陸朋友之后發現:在北京和一些主要城市,這種2、3折的商品折扣可以說是年年出現。只要有心,絕對可以用劃算的價格,買回商品。但是,對于我們這些新到的外地人,習慣了臺灣標準定價、少有低價折扣的消費者,發現不少店家原來“另有折扣價格”時,總是會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給人一種很不好的觀感。
最近幾年來,大陸一線城市的物價快速上漲,但不少中下層民眾的收入并沒有趕上物價。而為了應對城市高物價的時代,大陸商家紛紛想出種種的折扣和優惠。如此一來,一方面能吸引到消費能力比較低的年輕族群、學生族群,二方面,也可以藉由賺到一些不懂“門路”的外地散客,或者是不在意此類價格差異的上層人士。而且,這個現象在大陸的主要城市都是普遍存在的,并非一兩家店家獨特的“營銷創意”。
每當我發現超低折扣時,總會感到特別興奮,心想“又賺到”了,但不免替其它不曉得此訊息的人感到擔憂。乍看之下店家與消費者是各取所需,然而,消費者對商品價格的信任感,卻無法建立。長期來看也有礙消費行為的正常化,且在交易過程中,要不斷地搜尋訊息,反而提高消費的“交易成本”,實在是不足取。
來源:每日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