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的星牌企業,過去營收規模僅百萬元,如今已達數億元。創始人之一、北京星偉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甘連童說,體育賽事贊助起了大作用。
如今體育營銷確實扎堆。一組不完整統計顯示,全國體育用品企業超過80%都曾涉足賽事贊助,甚至家電、食品、光伏等企業也踏足其中。
一名體育用品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除NBA、F1等大型賽事外,斯諾克、沖浪等高端時尚與極限運動也紛紛在中國開賽,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營銷平臺。
高回報率
甘連童說,上世紀90年代初,公司花60多萬元首次承辦全國臺球精英賽。當時其年均營收不過100多萬元。但它嘗到了甜頭。賽事結束后,星牌立刻從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變成知名品牌,之后開始涉足各種賽事贊助。
甘連童說,截至目前,已贊助上千場國內外大小比賽,賽事贊助投資規模達數億元。
星牌賽事贊助模式主要從器材、資金、服務三方面進行。公司另一負責人說,一般小型比賽,公司多贊助產品,大型贊助則對三項內容整體打包。相比贊助球星、隊伍、場館、器材等,賽事贊助效果最好,投資回報也最高。
評估一場體育賽事贊助有效性的標準是“眼球指數”,也有贊助前后企業銷售業績和市占率變化值。其中“眼球指數”可通過活動現場及媒體報道看到贊助商品牌的人數界定。
“比如我們承辦的2012海口斯諾克公開賽,CCTV和海口電視臺進行了全程直播,僅前者的播放時長就達20個小時,收看人群數以億計。”該人士說,民間有說法,一場頂級斯諾克比賽電視轉播中,主要贊助商有效曝光比例高達1:10.6~1:11,即轉播1小時贊助商LOGO有效曝光率將達5分鐘,且收看的多是行業相關人群,效果遠高于普通電視廣告。
星牌在體育賽事營銷方面幾乎擁有近乎壟斷的地位。該公司資料顯示,中國斯諾克產業中,臺球桌市占達50%,中式臺球桌則占80%至90%。
1:3定律
超高的投資回報率吸引了跟風者。
“其他行業的企業也在奮力爭奪這塊市場。”上述業內人士解釋,經典的案例就是三星,它從未缺席過每屆奧運會贊助商名單。
公開數據顯示,三星每年會拿出4億美元做體育營銷,占總營銷費用20%。回報明顯得很:贊助2000年悉尼奧運會,讓三星品牌認知度從5%升至16.2%。
上述人士說,一般情況下,投入1億美元,品牌知名度提高1%;投入1億美元贊助奧運,知名度可提高3%。
并非所有案例都成功。北京星偉之前在沈陽贊助一場女子九球世界公開賽,前后期投資比例約1:1,事后銷售業績增幅不到1%。內部人士透露,正常投資回報至少應是兩位數增幅,此項投資失敗了。
該人士表示,體育營銷就是影響力營銷,準入門檻高,企業花費多,若要成功,一般需要遵循 “1:3定律”,即如果賽前和賽事期間投入100萬元的話,還需要繼續投入300萬元進行廣告、與觀眾互動、終端活動及其他平臺搭建等后續營銷,如果不做這些,前期投入往往白費。
一般大型事件營銷影響周期為3~4年,小型賽事營銷效果1年半左右就能看到。后續營銷技巧是,要將企業品牌所傳遞的產品、文化與賽事所代表的價值相契合。此外,還要調動消費者的情感,形成有效到達率。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