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車企“扎堆”泰國市場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6-12





      2023年的泰國街頭,回歸的中國游客和頻上頭條的中國新能源車,是最具話題性的中國元素。無論是“同框”大皇宮的歐拉好貓,還是現身APEC會場的長城哈弗,抑或是被連夜排隊搶購的比亞迪ATTO3,都讓曾在燃油車時代“閉眼買豐田”的泰國消費者,有了新的選擇與期待。


      中國車企涌入泰國市場


      “中國汽車制造商對泰國表現出濃厚興趣,正在‘跑步’進入泰國新能源車市場。”泰國開泰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凱瓦琳說,2023年中系純電動汽車市場份額有望從2022年的78%增至85%。


      近年來,除了已在泰國汽車市場深耕10年的上汽名爵,長城汽車、比亞迪、哪吒等中國車企也紛紛赴泰開拓市場。據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證實,長安汽車將在泰國投資98億泰銖(約合20億元人民幣)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成為中國車企赴泰投資的下一個選手。


      中國新能源車企加速“駛入”泰國的背后,主要源于當地電動車扶持政策、產業要素、歷史積累與地緣布局三個重要因素。


      根據泰國制定的電動車發展目標,到 2030 年電動車將占其汽車總產量的30%。為此,泰國政府實施了電動車補貼計劃及稅收優惠措施,目前泰國已將純電動車消費稅率從8%降至2%,并根據電動車的類型和型號,提供7萬至15萬泰銖不等的補貼。與此同時,泰國政府還減免了電動車道路稅和進口關稅,加快電動車的推廣和普及。


      自上世紀90年代起,泰國就確立了出口導向型汽車工業發展模式。據長城汽車東盟區域品牌負責人張震介紹,經過多年發展,泰國已成為東南亞區域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并且擁有較完備的汽車產業鏈。


      另外,泰國地處全球航運的主干道,汽車出口可以通過高效便捷的海運,抵達國外各個市場。張震說:“長城泰國工廠生產的汽車現在服務于整個東盟市場,未來該工廠還將成為長城全球乘用車制造基地,目前我們已嘗試將汽車出口至南非、毛里求斯等國。”


      據泰國汽車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泰國純電動車銷量達13454輛,同比增長588.5%。而開泰研究中心預計今年泰國純電動車銷量將沖擊5萬輛關口。


      產業鏈與技術優勢明顯


      在方興未艾的泰國電動車市場上,中國車企選擇了不同的“扎根”路徑。據比亞迪方面介紹,比亞迪選擇與泰國汽車經銷商RêVER Automotive共同開發當地市場,以適應消費者習慣,更快融入本土市場。而長城汽車則更傾向于單兵作戰,用穩扎穩打的方式推進企業本土化。


      無論采用哪種“起手式”,中國車企都在泰國市場取得了不俗成績。據長城汽車統計,旗下歐拉好貓車型在泰國開啟預售的48小時內,訂單超過6000輛;而比亞迪引入泰國的第一款車型ATTO3,則在今年前4個月持續“霸榜”泰國純電動車銷量冠軍,累計上牌7285輛。


      比亞迪發言人告訴記者,中國新能源車企經過多年積累,已逐步建立了技術“護城河”。如比亞迪已掌握電池、電機、電控全產業鏈核心技術,而陸續推出的“易四方”“云輦智能車身控制系統”等一系列技術則在行業內具有顛覆性。


      與此同時,比亞迪于今年3月在泰國建設了首個海外乘用車工廠,該工廠計劃于2024年投產,年產能為15萬輛新能源汽車,將幫助比亞迪在技術領先的基礎上進一步釋放產能,滿足泰國及其他東盟國家的消費需求。


      在張震看來,“新能源和智能化”是中國車企的兩大優勢和標簽。“我們不僅擁有更新的技術,同時為泰國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應用體驗。”張震說。


      長城汽車于2021年正式進入泰國市場,在此之前,泰國乘用車市場上的新能源車型屈指可數。“中國車企在泰國主打新能源產品,不僅讓泰國消費者感受到經濟性更好,而且為消費者提供更舒適智能的駕乘環境。”張震說,此前泰國市場上的傳統燃油車,很多甚至沒有配備車聯網,而智能化恰恰是中國新能源車的優勢。


      “在我們的哈弗車型上,你甚至都不需要說打開空調,只要抱怨一句太熱了,車機就會主動詢問你‘是否需要將空調溫度調低?’”張震說,不僅在語音語義識別方面,長城汽車今年推出的“透明服務”也受到很多消費者青睞。當用戶保養汽車時,只需要點開長城的App便可以看到車間的直播畫面,清楚地了解車輛維修保養的實時狀況。


      中國汽車的競爭力已經和過去不可同日而語。張震表示,過去我們總說爭取彎道超車,現在中國車企經過多年發展,已經站到真正質變的拐點上,而且這個趨勢未來將會越發明顯。


      直面未來挑戰試錯前行


      中國新能源車在泰國取得的銷售成績固然可喜,但對于當下和未來的挑戰,也是中國車企“出海”所必經的風浪。


      在張震看來,和歐美日韓車企相比,中國新能源車企的全球化尚處于學習階段。“我們的產品和品牌理念如何與當地文化相融合,我們的人才、文化、供應鏈如何本地化,對于所有‘出海’的中國車企來講,都是一個重要的挑戰,我們沒有其他捷徑可走,只有不斷試錯向前。”


      比亞迪發言人告訴記者,在泰國乘用車市場,由于新能源車滲透率不高,加之當地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導致泰國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接受度有待提升。


      截至2022年底,泰國電動車充電樁數量僅900余個,且主要分布在曼谷及中部經濟較發達地區。與此同時,部分地區電壓不穩定也導致電動車充電功率受限,充電時間延長,進一步制約了電動車主的用車場景。


      但對于在泰國的中國車企最大的挑戰,或許主要來自西方及日韓車企紛紛發力電動車制造并陸續投放泰國市場所帶來的競爭。


      據開泰研究中心分析,由于泰國純電動車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市場參與者數量將持續增加,市場具有高度動態性特征。盡管中系純電動車現階段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但當未來其他車企滲透泰國純電動車市場時,中國車企的衛冕并非易事。


      無論是去年正式進入泰國市場的特斯拉,還是掌握泰國汽車產業鏈、經銷商渠道、上下游零件供應商的日本車企,都將考驗中國車企在泰國純電動車市場的領跑優勢。


      “這兩年,我們在泰國的發展,更像是中國汽車品牌全球化的一個縮影。”張震說,中國車企想通過不一樣的新能源定位,差異化的營銷方式,讓國外消費者了解中國品牌、看見中國技術、體驗中國智能。(記者 王騰 曼谷報道)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