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曾經在我國企業的發展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時代變了,環境變了,一切都得變。商戰,沒有永恒的真理。
格蘭仕,典型的價格屠夫,十多年前,將時值數千元微波爐剎那降到每臺數百元,一舉成就霸業。
雕牌,低價名牌洗衣粉的代名詞,一句“只買對的,不買貴的”的理性價格訴求,奠定洗衣粉(皂)江湖老大之位,日化教父――寶潔不得不嘖嘖驚嘆,卻無力追趕。
娃哈哈,以規模化產業運作手法打破瓶裝水“因運費太貴限制只能區域化發展”的行業咒語,兩年內將瓶裝水從2元下拉至1元每瓶,一舉統領全國水業,市場份額不可思議的一度高達30%。(而娃哈哈瓶裝水出世以前,遍布全國的2000多家水廠,沒有一家市場占有率超1%)
宏觀至我國無數的出口導向型產業,服裝,鞋帽……無數質優價廉的產品出口到歐美各國,所向披靡。中國外貿連年高速增長,國際范圍內價格戰居功之偉。
……
同樣是上述因價格戰而不斷攻城略地,發展壯大的企業,最近數年,紛紛誓言:要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
格蘭仕,以價格戰發言人俞堯昌淡出為標志,企業不再以一招一式打天下,而開始注重差異化競爭、組織系統競爭。雕牌,不再堅持“只買對的,不買貴的”低價廣告訴求,而追求“心靈交匯,真情付出”的品牌情感附加值,公司還先后推出中高檔次定位的“超能”天然皂粉/洗衣液系列,以及劉德華代言的“百年潤發”洗發水系列,更加表明該企業從價格戰走向價值戰的決心。
娃哈哈,飲料業成功實施總成本領先戰略的模范,其掌門人宗慶后,現在卻反復強調,以滿足細分市場多種需求的價值戰遠比價格戰重要。娃哈哈最近幾年的主力產品營養快線,爽歪歪等新產品的價格都比同類品牌高出20%以上!(而以前,娃哈哈新品的定價總比主要競品便宜10%-20%)
宏觀至出口產業,受歐美金融危機、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多重影響影響,許多單純依賴價格優勢的企業度日如年。政府高瞻遠矚的提出,要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要賦予中國的出口產品更多的技術、品質、品牌附加值。商務部“十一五規劃”主動提出降低外貿出口的增長率,調整產品結構,限制“增量不增利”產品,鼓勵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
的確,雖然價格戰能給企業帶來量(規模)的提升,但是很難帶來質(效益)的提高。中國企業要真正強大,國家、人民要真正富裕,筆者(羅建幸)認為,我們必須勇于放棄曾經賴以成功的價格戰,而要盡力追求以滿足顧客多種需求為核心的價值戰,這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規律!
就價格戰本身而言,其對企業增長的貢獻越來越邊際遞減,適用的行業也越來越有限。價值戰本身隱含著邏輯假設:價格越低,銷量越大,商品的價格需求彈性大。但現實是,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們對價格不再象以前貧困、溫飽的年代那樣敏感,單純的價格(求廉心理)不再是許多人購買商品時的唯一性、決定性因素。人們還有求名,求異,求新,炫耀,嗜好等數十種心理需求。
就價格戰的宏觀影響而言,在國內,一些價格戰激烈的行業成了雞肋,曾經輝煌的彩電業、空調業、手機業、瓶裝水業幾乎全行業虧損或者淪落為微利產業。而在大量低價產品出口加工型產業內,大量產業工人的收入僅僅是國外同類企業的二十分之一,三十分之一,且增長緩慢。大量的類似于“富士康”的血汗工廠遍布東部、南部沿海各省,這是中國產業工人的悲哀,也是中國企業的悲哀。
工作的本質是讓人們更好的享受生活,如果中國的GDP經濟增長是以產業工人的“血汗生活”為代價,這樣的GDP,這樣的出口,又有什么意義???
在國外,中國的商品幾乎是“廉價”的代名詞,最近十年中國所受的“國際反傾銷訴訟”近500起,連續11年位居世界之最,以中國產業工人的“血汗”造就的低價產品,歐美國家廉價享受中國輸出的資源,反而成了一些發達國家證明我國擾亂世界經濟秩序、影響公平競爭公平貿易的罪證。歐美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勢力高漲,低價的中國產品還將面臨越來越多的反傾銷訴訟……
就價格戰對企業的微觀影響而言,一方面,容易使企業虛胖,大而不強。因為許多企業的價格戰是以犧牲企業正常的利潤甚至以虧損為代價,賴以成名的長虹、納愛斯(雕牌)、格蘭仕雖然規模挺大但利潤積累卻不多,遠遠不如同類的海爾、三星、寶潔等企業;娃哈哈的瓶裝水雖然年銷售額高達三四十億元,可惜利潤微薄,曾經狂轟濫炸的電視廣告也沒了蹤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