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救不了農產品滯銷
前些天有消息驚報,今年內蒙古土豆大豐收,卻遭遇銷售難。 全國人民以為是個例,農民兄弟多不容易呀,一時間紛紛伸手援手,不多時已經大解燃眉之急。
沒曾想,“一石激起千層浪”,山東生姜賣難,延安蘋果賣難,安徽懷遠縣石榴賣難,南陽50多萬斤壽桃滯銷,西峽柿子賣不動云集微博……原來不止土豆賣難啊!
細心者發現,原來,我國農產品豐產不豐收,增產就賣難是個極為普遍的現象,而且年年出現,只是品種輪回。少了就貴,貴了就多,多了就賤,賤了就少,少了就貴……反復出現,幾乎沒有正好過。從綠豆大蒜到豬肉土豆,從北方的蘋果到南方的香蕉都是如此。
去年土豆價格大幅上升,吸引農民擴大土豆種植面積,今年土豆大豐收之后,出現滯銷。農業部門數據顯示,今年內蒙古自治區馬鈴薯種植面積1140多萬畝,比上年增加100萬畝以上,平均單產又同比提高了15%,預計鮮薯總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實在是個大豐產,但就是不增收,甚至減收。
上述現象只是源自一個簡單的原因,農村與農民由于分散,屬于信息和實力上的弱勢群體,總是滯后于市場的需求,并且沒有市場定價權。去年土豆價格為年均價格的一倍,而今年價格為年均價格的50%左右,農民自然成為犧牲品。
政府的努力、網友的熱心、超市的對接固然可以緩解燃眉之急,但不可能解決未來的完全同樣的問題,因為上述舉措沒有從根子上解決小農經濟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更無力扭轉農業在市場層級中的弱勢地位。
解決農業問題的關鍵,是將小農經濟整合成市場化的企業經濟、產業經濟。說白了就是不再一家一戶,要將規模做大,以較大的規模在市場上競爭和說話。這,需要農村經濟的深刻變革。
越是落后、越是分散、越是有問題,就越是機會!最近,柳傳志、朱新禮、王健林、寧高寧這些中國企業界頂尖大佬們紛紛進軍新農業、現代農業,看中的就是這里的巨大機會。
未來現代農業(新農業)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打通、全產業鏈掌控的產業化農業,是深加工的增值農業,是可信賴可追溯的品牌農業,是完全進入現代化市場的食品業,是技術先進管理先進的工業,是工業化的人才和管理才能振興的新興產業!
誰能做農業現代化變革領軍人和領軍企業呢,完全靠農民兄弟自己遠遠不夠,農村經濟需要外部的強大力量激活它、改變它,這個責任歷史地落在了柳傳志、朱新禮、王健林、寧高寧、丁磊等這些具有強大實力、掌握先進企業經營方法、能夠打通產業鏈的經營先鋒們身上,當然,還包括農業產業化企業、傳統的區域的老字號企業、龍頭出口食品企業。
農業和農村經濟正在醞釀著一場產業革命,這必將是改革開放之后又一輪全新變革的浪潮和更大的財富浪潮。有政府的支持,有農民和農村經濟強烈的需求,有眼光獨具的一大批企業家,我有理由期待!
婁向鵬 福來品牌營銷顧問機構總經理,中國營銷改革派!極具公信力、思想力和實戰力的營銷、品牌及傳播顧問專家,致力于“用中國智慧快速提升品牌和銷量”。香港科技大學高級管理文憑,兼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商務部培訓中心、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培訓中心、中歐營銷學會特邀專家。創導了老大營銷、雜交營銷、5°品牌、營銷4.0等影響深遠的中國特色營銷體系,被譽為“雜交營銷之父”。010-64892356 13911809174 Email:elook2008@vip.sina.com
來源:中華品牌管理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