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線下齊發力 京城老字號年貨“潮起來”


    來源:中國商報   作者:陳晴    時間:2017-02-03





      在老北京的心中,全聚德、稻香村、便宜坊等老字號占有特殊的地位,百年的手藝傳承、純正的經典口味讓這些老字號成為一塊塊金字招牌。然而,近年來互聯網消費模式興起,跨境商品愈發受到人們的追捧,老字號們開始面臨新消費習慣的沖擊和挑戰。春節囤購年貨,老字號們開始大膽創新,開辟新思路,不少老字號都在擁抱互聯網積極求變,以匠心品質迎接新消費時代的來臨。


      在線下,老字號也在力求推陳出新,在包裝上更精美,具有現代美感;在口味上,商家也在不斷進行調整。同時通過多方渠道,力求把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


      在日前召開的全聚德仿膳食品公司的2017年年貨推介會上,全聚德仿膳食品公司總經理王安剛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目前全聚德仿膳食品公司2017新春年貨市場的總體鋪貨量已近1.4億元,同比去年增長了12%。其中禮盒類產品種類高達30多款,包含暢銷多年的經典款,如匠心大三角禮袋、榮耀大禮盒、富貴如意禮盒等。在迎春之際,全聚德仿膳食品公司還與3家商超系統聯合出品了定制版禮盒,如物美超市的聚福醬香、麻香禮盒,超市發超市的佳禮禮盒,家樂福超市的聚德歡喜禮盒。


      記者來到全聚德北京和平門店時發現,在這里同樣設置了年貨大廳,鎮店之寶烤鴨、傳統老北京點心應有盡有。一位來此消費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全聚德在全國都有名氣,尤其在自己的家鄉三線小城更是吃不到傳統正宗的烤鴨,他準備這一次多買幾只送親友,親人們一定都會非常開心。


      同時店員告訴記者,如果消費者隨身攜帶不方便,還可直接登錄全聚德和平門店官方網店直接購買,順豐郵寄,禮物到家。


      傳統糕點一般以高糖高油為特點,近幾年稻香村根據現代人的口感進行產品升級,在傳統的原料配方上,整體降低產品的含糖含油量;優先選用真空鎖鮮包裝,將稻香村十幾種糕點采用抽真空方式進行包裝,方便了產品快遞運輸,同時最大限度地留住了產品的新鮮口感;定期根據網上客戶的真實反饋進行產品研發和調整,打造客戶指引產品的研發模式。


      繼恢復了傳統糕點“京八件”整十年后,北京稻香村對老北京舊時糕點、年俗禮盒再次進行了整理和挖掘,恢復了老北京傳統的餑餑匣子。北京稻香村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餑餑匣子是經典口味和懷舊糕點結合的產品,比起京八件來,種類更為豐富,共挑選了13種糕點。


      不得不說,老字號們的確“潮”起來了。實際上,隨著中國社會的巨大發展,消費者的習慣也在不斷改變,尼爾森市場研究就曾指出,現在的85后、90后主流消費群體不再追求特定品牌,而是更多追求新鮮、獨特的消費產品。老字號只有不斷適應市場的需求才不至于被人們所遺忘。


      對于一直走傳統工藝和銷售渠道的老字號而言,與電商平臺合作、迎合新的消費需求也是大勢所趨。


      記者了解到,在電商渠道中老字號也都推出了獨家產品,如全聚德已在京東、天貓等網上專銷禮盒大禮包。如玲瓏經典禮盒,匠心鴨禮禮盒等。同時,仿善公司總經理對記者表示,現在市場上一些不法商家推出假冒全聚德的產品,為了消除人們在網購中的顧慮,全聚德特意在烤鴨包裝袋上附上了可以辨別真假的二維碼,讓顧客買著放心、吃著舒心。


      在天貓年貨節中,稻香村、便宜坊等老字號也都推出諸多年貨爆款,年貨禮包,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方便訂購各種地道美食。


      對于網銷年貨,有業內人士表示,年貨節搭建平臺,從實體商家拓展到網絡零售,助推市場流通,極大方便了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地區人們的消費需求。


      另外,合作電商平臺也為老字號們帶來了營銷資源的全面擴展。線下實體店的銷售主要靠口碑,但在線上卻要依賴更多的平臺渠道、媒介渠道。像天貓這樣的平臺已經不單純是一個銷售渠道,而是品牌曝光、內容交互的集中爆發地,除了為老字號品牌們帶來了可觀流量,也帶來了直接和消費者溝通的橋梁。通過產品點擊、銷售、評價等數據,老字號們才有了產品創新的依據和原動力,從而根據消費者需求開發更具針對性的產品。


      盡管對于餐飲行業來說,網羅所有的互聯網消費群體目前看來還不現實,但通過打通線上渠道的方式,可以將原本就存在的品牌消費者鞏固,然后用品牌不斷繼續細分市場、為各個層次的消費者開發對應的產品。當產品符合了新一代消費者的口感,營銷切入了年輕人群的眼球,老字號“潮”起來也就順理成章了。


      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主任韓健徽認為,為了方便消費者購物,年貨節要加速線上線下融合的步伐。針對春節期間不少店鋪關門、購物不便的問題,一些超市將“年貨節”開到社區,網上下單后在家門口社區超市即可提貨,讓消費者不出小區就能買到年貨,緩解了節日購物難的問題。


      專家認為,以年貨消費為契機,打造“年貨經濟”,能進一步推動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側改革,倒逼企業更加注重品質、品牌建設,對促進零售業轉型,拉動消費和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本報記者陳晴)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