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心瀝血的2016年尚未結束,營銷圈、廣告圈、公關圈的的小伙伴們都在哭訴:預算縮水!KPI加碼!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營銷效果越來越不明顯!腫么辦?藍瘦!香菇!不要著急,機會說來就來啦。“鳳凰網2017媒體資源推介會”在廣州大劇院隆重拉開帷幕。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作為媒體界、營銷圈老司機,鳳凰網強大的平臺與資源每次都不會讓人失望,這一次尤其令人驚喜。驚喜之一便是流量超高、自媒體人超多的鳳凰號也乘風出“海”了。
11月30日下午,鳳凰網聯席總裁、一點資訊總裁陳彤、鳳凰網全國銷售總經理池小燕、鳳凰網全國營銷與運營管理中心總經理郝煒等10位鳳凰網高管與現場近300名嘉賓共同度過了精彩、充實的3個小時。鳳凰網鳳凰號總監李卓妙趣橫生的向現場嘉賓演繹了鳳凰號的與眾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劃一劃重點,大家記得收藏好,這可是鳳凰網的精心大作。
重點一:鳳凰號有10萬自媒體,天生是“原生營銷”的好手
神馬是“原生營銷”?原生營銷最早是由鳳凰網提出的,它的本質是基于大數據技術對用戶的深入分析,最大化的挖掘媒體價值、融入媒介環境,為品牌創造營銷引爆點,建立可持續溝通的品牌價值、引發情感共鳴。原生營銷倡導的是從“以產品/品牌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的營銷理念的轉變,創造與人的生活緊密相連的品牌內容。
自媒體號具有很強的“原生營銷”能力。李卓現場舉了個栗子:咪蒙就是原生營銷的高手,她的營銷文章基本有以下規律:故事—場景—無縫接入品牌使用的場景—激發讀者的購買行為。而且她是一個有社群的人,有一批對她的話語、個人品牌十分欣賞的受眾,受眾特征相對清晰。其他公號同理,可以精確分析受眾,因為一個讀者的訂閱行為會反應出很多內容,比如年齡階層、興趣愛好、消費習慣等等,這樣幾百年來最讓廣告主頭疼的無法“尋找到合適的受眾”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所以,自媒體時代“原生營銷”有兩大優勢:基于內容,進行品牌的融入和精準社群的投放。
而在“原生營銷”方面,鳳凰號簡直匯聚天時地利人和:一、有10萬個自媒體,且囊括了5000個業界最為優質的賬號;二、垂直社群有3億人次,非常龐大的用戶群體;三、鳳凰傳媒是全平臺布局,在客戶端、移動端、網頁端實現了全覆蓋,營銷推廣能獲得鳳凰網全渠道的流量加持。
重點二:多元形式同時觸達:東奔西走,不如一“號”在手
“東奔西走,不如一號在手”表達的又是啥?再來個栗子:假設手里有預算5000萬,想做一年品牌推廣,而且希望有多元化的傳播內容與形式,比如直播、短視頻、圖文等,那就需要與映客、小咖秀、美拍、門戶網站等分別洽談,費時又費力。但通過鳳凰號就能一鍵解決:鳳凰號在圖文、短視頻、直播每個領域都處于領先地位,不僅能滿足各行各業的需求,還能覆蓋全球范圍。鳳凰號與財新傳媒共同打造的《世界說》,便做過一個全球四國同時直播“尋找世界最難吃料理”的案例,營銷效果簡直棒呆。
最直接的好處是營銷成本大大降低。算筆賬:如果找直播、短視頻、圖文三家甚至更多公司,需購買的勞動力大概有10-50人的規模。但是鳳凰號的成本是怎樣?運營團隊加上創意人員,核心力量不過3-5人,其他成本的降低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些都會反應到營銷費用上。
重點三:業內頂尖的KOL資源一流的內容生產力
話說李卓童鞋簡直就是例子庫,哦漏,行走的栗子樹。這部分一口氣講了仨栗子:比如曹操隨便一句“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這個品牌便千古流傳;比如雨果讓巴黎圣母院成為法國必去的經典;菲茲杰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則把紐約長島的房價推高不少。三顆栗子都在證明一個道理:個人IP有超強的營銷價值。
與其他平臺相比,鳳凰號堪稱得天獨厚:它是唯一一家提出從個人自媒體出發,進行商業化運營的平臺,并力圖讓這個時代最優質的作者和品牌一起,為這個時代的繁榮提供品牌的注腳。鳳凰號旗下的鳳凰爭鳴項目即是為此而生:承接了客戶端主筆以及鳳凰博報原有的KOL資源,并將其重新整合,從全網中找出垂直領域最頂尖的5%,而這些KOL都可以為廣告主的需求進行內容輸出。
重點四:將舉辦媒體界的“奧斯卡”——鳳凰新傳媒盛典
這是最大的彩蛋有木有?李卓透露,“鳳凰新傳媒盛典”是鳳凰傳媒集團最大的線下活動,在這里:紅毯即舞臺,每一個參會的媒體人都能享受明星級待遇;獎杯是行業最高榮譽,體現了媒體界最高的價值和榮譽……厲害了,word鳳凰號!
鳳凰網毫無疑問具有這樣的實力與地位:從品牌方面,由傳統電視、報刊雜志,到門戶網站,再到現在的自媒體平臺,大鳳凰的媒體地位毋庸置疑;而鳳凰網也擁有足夠多的評審團資源、嘉賓資源、線下活動資源、推廣資源等等,這個活動能為品牌能帶來的商業價值也可想而知。
重點就劃到這里,最后分享一句鳳凰號給各位廣告爸爸們的Slogan:鳳凰號,做你所想。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