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依賴新車導入,不強調增長目標,不期待立竿見影的回報……堅持稍顯愚直的"年輪增長"理念,豐田的2016收獲超出預期。
過去兩年里,豐田汽車年銷量連續超過千萬輛,打破了汽車產業大規模生產的頂端魔咒。千萬級公司自然有千萬級公司的不同,打法與眼界、戰略與布局,某種程度上常常會超出人們預期。特別是豐田章男接任社長大印以來,更是強調淡化對量的訴求,"回歸原點"。2015年,又提出了"年輪經營"理念--木質長得太快,必然松散,企業就像樹一樣,必須打牢基礎,穩固地、健康地成長。
不久前,豐田中國現地現物,在"年輪經營"的基礎上推出本地化詮釋。豐田汽車專務、中國投資公司董事長大西弘致提出,汽車產業正在不斷推進從"量變"到"質變"、由"制造"向"質造"進行升級轉變的結構調整,豐田汽車在全球也正在對類似課題進行著挑戰。雖然豐田已經處于全球年銷量1000萬輛的階段,但為了切實推動豐田章男社長自上任時就提出"制造更好的汽車"的目標,豐田務必放棄盲目追求量的擴大,而是要像年輪成長那樣形成企業的持續發展。
1、高質量經營成就"黃金定律"
很顯然,大西提出的年輪增長不只是說說而已。早在今年年初制定2016中國事業計劃時,本年度豐田中國預期增長不過為2.7%。在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遭遇排放門影響,以及混合動力車實現國產的背景下主動放低目標,豐田中國的決定讓競爭對手大吃一驚。
事后豐田內部人士稱,放慢腳步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混動車訂單超過預期,產能緊缺需要一定時間爬坡;二是給渠道一個調整的空隙,為經銷商騰出發展空間。頗具說明性的是,從一汽豐田到廣汽豐田,直至雷克薩斯,經銷商盈利已成為主機廠內部非常重要的一個考核目標。
淡化銷售數字,在接近年底收官的階段,豐田在華收獲了不錯的經營質量。一方面,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2015年全國經銷商滿意度調查數據顯示,一汽豐田、廣汽豐田,以及雷克薩斯的經銷商對車企的滿意度均名列前五。特別是雷克薩斯,新車毛利可以達到6.9個點,經銷商庫存系數僅為0.6個月,單店盈利有望達到1000萬元,無論從哪個角度衡量,經營質量都處于行業絕對領先位置。
另一方面,不刻意追求數量,反而取得不錯不錯的銷量。10月份,豐田在華新車銷量較上年同期增長27.1%,增至10萬4700輛,連續3個月保持增長。
之所以能實現這一經營成果,得益于年初以來豐田在華大力推動銷售價值鏈的結構改革。大西說,車賣出去只是顧客與豐田接觸的開始,在豐田"銷售的黃金定律"中,它更在意的是,為顧客提供令人滿意的服務,換購時能夠以更高的保值率出售,并再度選擇豐田產品,久而久之,真正享受汽車生活的便利與福祉。大西希望,加強這一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具體舉措,希望使它形成可持續的良性循環。
豐田汽車專務、中國投資公司董事長大西弘致
"歸根結底,與顧客滿意度最為息息相關的無疑是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及雷克薩斯的經銷商。"大西說,必須重視顧客為中心的激勵政策、穩定產品價格體系等措施,推動顧客與我們共贏的價值鏈改革,從而不斷鞏固"黃金定律"。
毫無疑問,也正是基于消費者的滿意,以及與合作伙伴利潤共享,豐田強調"顧客第一、經銷商第二"的企業理念變為現實,高質量經營正成為豐田在中國的又一個標簽。
2 加速布局新能源:EV、PHEV、FCV,一個都不少
銷量超額完成目標,經銷商滿意度大幅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環繞2016年始終,豐田并沒有導入全新車型。跳出了新產品局限,豐田今年設置了按產品劃分、從前期企劃到后期生產的一條龍全權負責的體制,使所有工作都圍繞"制造更好的汽車"以及支撐它的"人才培養"展開,從而鞏固、夯實挑戰未來的根基。
在具體舉措上,大西弘致,首先是針對產品布局,豐田投入了更多的節能環保車以滿足國內日趨高漲的市場需求。其中,卡羅拉雙擎和雷凌雙擎今年的銷量預計將達到約7萬輛。
隨著這兩款車型的熱銷,2016年包括豐田及雷克薩斯品牌在內的10款混合動力車的年銷量將達到約10萬輛,是去年的3倍。
更具標志性的,豐田在華正逐漸走出唯混合動力論的標簽,技術路線上更加多元全面。大西介紹,前不久,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還分別發布了搭載了D-4T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新卡羅拉和雷凌Turbo。至此,豐田在該細分市場已形成自然吸氣、渦輪增壓、混合動力的豐富技術布局。在此基礎上,豐田計劃在2018年導入外插充電式混合動力技術。
在更加長遠,面向未來的終極能源動力上,豐田仍在探索中國布局的可能。大西對外透露:豐田目前正在推進全球首款量產氫燃料電池車MIRAI在中國開始實證試驗的相關準備工作。他說,希望通過MIRAI這款車在中國的實證試驗,能夠在一些示范城市去驗證是否可以得到推廣氫能源的協助,包括相關政府部門方面是不是有在各個城市去推廣氫能源車的意向。接下來,選擇哪些示范城市,如何制定具體實證試驗的規劃,豐田今后都會進行可行性研究。
不只是混合動力技術、外插充電式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技術,更多的可能性擺在了豐田眼前。大西介紹,豐田已經發布了電動車開發的相關體制,探討今后導入電動車產品。
按照此前的思路,豐田新能源整體規劃是,通過混合動力過度,最終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普及。調整后的新能源車規劃是:一個都不少,每個都有可能。
據了解,豐田正準備大量生產遠程純電動車,預計在2020年左右達成。至于中國,大西弘致說,不排除在中國推出純電動車的可能。
大西強調,未來終極的環保車,豐田仍然認為應該是氫燃料電池車。但是,綜合考慮到市場環境的變化、電池性能的未來發展預期,以及一些國家和地區相關情況的變化,包括中國出臺了電動車(碳配額)政策,美國也有電動車的政策,挪威也推出了一些鼓勵電動車發展的政策,豐田需要比以往更加快速地加快電動車方面的開發。
也正是基于各國政府對電動車紛紛背書的原因,大眾、奧迪、日產、通用等眾多車企紛紛加速推出純電動車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理想主義的豐田最終也選擇了妥協和實際。
實際上,純電動技術門檻并不比混合動力高,相比氫燃料電池車簡單不少,切換到電動車頻率,對豐田來說技術無難度。
唯一的問題在于,不僅是2016年,直至2017年,對豐田來說都會是一個磨合再出發的階段。大西透露,2017豐田中國將處于切換成TNGA新架構的準備階段,此外,他確認了,豐田將向常熟研發中心追加6億元的投資,用以提高電池研發能力。從2017年開始陸續投產的廣汽豐田、一汽豐田的新生產線將打造成可靈活應對車型及數量變化的柔性生產線,更加具有競爭力。通過打造了富有競爭力的生產體系,強化向"質造"以及"智造"的升級。最終使中國豐田的整體生產效率逐步達到豐田全球最高水準。
不倚賴新車,經營質量做到業內領先;不追求銷量,銷售數量超過年度目標;不捆綁技術,在EV、HEV、FCV間輕松游走……這個企業很少高調宣揚,卻已經打下了最為穩定、最具成長性的構架。
豐田中國常務副總經理董長征
背后的奧妙到底在哪里?或許正如豐田中國常務副總經理董長征解析的那樣,"我個人覺得用年輪經營的概念來解釋可能比較貼切,什么是年輪經營?打高爾夫的人都知道,打球的時候眼睛緊盯著目標,跟著這個目標跑,肯定就打偏。如果動作做對了,你不用去看目標,球一定按照軌跡去飛,這是高爾夫運動的基本理念。其實企業經營也是一樣的,要有自己的節奏、自己的判斷,把各項動作做對。這幾年,豐田與合作伙伴把很多精力用在了修煉內功上,在著力打造消費者、經銷商與廠商三贏的良性循環,這是邁向遠方修行的過程,要耐得住寂寞,堅持做應該做的事。"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