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9日,2016騰訊智慧峰會廣州場拉開帷幕。圍繞“技數領航智能贏銷”這一主題,騰訊公司副總裁鄭香霖,被譽為“數字經濟之父”的Tapscott集團首席執行官DonTapscott,素有“機器人大師”之稱的RoboGarage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高橋智隆,以及來自麥肯錫、競立、凱度洞察、安踏、東風日產、益達、尼爾森等全球數字營銷精英共聚一堂,探討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簡稱A.I.)時代之下,營銷領域將面臨的巨大機遇和挑戰,以及營銷人該如何迎接人工智能帶來的全面變革。
鄭香霖指出A.I.正在改變營銷的未來
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不僅顛覆了營銷以及更多行業的核心規則,同時也讓發展到“深度學習”階段的A.I.開始在營銷領域嶄露頭角。在2016騰訊智慧峰會上海場,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總裁、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劉勝義提出,大數據使得以創造BigIdea作為核心的傳統營銷時代,邁入以BigData為基因的現代營銷時代,而A.I.的興起,必將帶動營銷從精準走向預測,成為推動現代營銷時代到未來營銷時代的原力。在廣州場上,鄭香霖則從內容生產到場景、用戶交互、媒介矩陣及投放方式四個方面闡述了A.I.正在改變整個營銷的未來。
A.I.釋放未來營銷的巨大潛力
隨著時代的變遷、技術的更迭,營銷的核心價值從BigIdea轉變為BigData。如今“一個BigIdea”需要通過大數據,找到多個匹配的媒體,與消費者建立聯系。當下每天產生近18萬億個G的數據量,而被人們真正智能化開發利用的僅占整個數據量的1%。這些數據非常龐大并已經到達人類處理不了的程度,但對A.I.來說卻是小菜一碟。隨著數據量的擴容、細分,大數據正在向A.I.進化,A.I.將重塑整個營銷的分析、生產與流程。在A.I.時代,“BigData”將成為更重要的“營銷生產力”,幫助營銷人一起開發大數據的無限潛能。
高橋智隆展示人工智能機器人的應用
A.I.將推動數字營銷變革和重構
具體到當前的營銷市場,鄭香霖認為A.I.將帶來四大轉變。
第一,A.I.讓內容更具智慧。如果說大數據改變的是內容的生產,那么A.I.就是在熟悉人的思維方式。例如美劇《紙牌屋》、騰訊自制綜藝節目《你正常嗎》等,都會結合大數據分析來打造更優質內容。騰訊的新聞機器人在奧運期間,通過大數據分析選出新聞點、抓取內容,并按照特定的新聞題材成稿,約3000篇騰訊奧運資訊報道均出自它手。機器人寫手的“工作寫作”更向“溝通寫作”進一步,更體現A.I.的“智慧”屬性。
第二,A.I.讓觸達場景更動態。當前的營銷仍需要通過人口屬性、用戶行為等多個標簽去給一個用戶畫行為圖譜。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瞬間興趣內容標簽被挖掘利用,動態標簽越多,才能越接近用戶“當時”的狀態,才能越清楚的判斷用戶“當時”的興趣點。數據越完善,呈現的信息就越有溫度,品牌與用戶的溝通越細致。
第三,A.I.讓內容場景更互動。比如騰訊體育NBA直播的專業性與創新性,為網友觀賽提供了更加完美的互動場景。用戶可通過觸摸屏互動,觀看現場嘉賓和主持人對精彩進攻的點評和分析。在這種轉變下,靜態內容場景變成了互動的場景,用戶從單一的觀看變成了深入的參與。通過對互動等社交數據的深入挖掘,甚至能夠揭示潛在內心需求,對用戶消費行為進行精準預測。
第四,A.I.讓媒介管理更智能。通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用戶數據,再經由程序化投放路徑進行觸達,實現從人工媒介管理向自動化媒介矩陣轉變:一種跨終端、跨平臺、可跟蹤歷史足跡、用戶分析、相似人群追投、瞬間興趣投放的轉變。
全面擁抱A.I.營銷時代
作為引領全球趨勢的數字媒體平臺,騰訊在本屆峰會上發布了《騰訊智慧贏銷白皮書》,該白皮書匯集騰訊10年數字營銷經驗,從原生廣告、體育營銷、品效合一、程序化、新生代營銷等八個層面解讀全場景下的用戶變革和營銷方向。
同時,立足全場景營銷,提倡“品效衡量、場景交互、自動化導航、原生差異化”的數字營銷方法論MIND5.0版也隨白皮書一起發布。在此前的騰訊智慧峰會北京站,騰訊還聯合京東公布了數據對接營銷并驅動銷售的最新解決方案——“京騰智慧”,通過大數據的全面融合,實現品效和品商合二為一。
今年騰訊智慧峰會經歷了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場之后,已經圓滿結束,全球互聯網領袖、數字營銷專家借此機會得以深入探討A.I.對于營銷的深刻影響,及各方的角色轉變,助力中國營銷行業全面進入A.I.時代。
關于騰訊
騰訊以技術豐富互聯網用戶的生活。每天,數以億計的用戶通過我們的整合平臺在線溝通、分享經歷、獲取資訊和尋求娛樂。騰訊多元化的服務包括:社交和通信服務QQ及微信/WeChat、社交網絡平臺QQ空間、騰訊游戲旗下QQ游戲平臺、門戶網站騰訊網QQ.com、騰訊新聞客戶端和網絡視頻服務騰訊視頻。
騰訊1998年成立于中國深圳,2004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騰訊是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之一。通過投資創新、為合作伙伴提供良好的環境和貼近用戶的需求,騰訊致力與互聯網共同發展。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