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我國汽車市場的高速發展和汽車文化的日趨成熟,汽車行業的營銷方式愈發豐富、新穎和多元化,汽車品牌“植入”電影、歌舞選秀、體育賽事、明星真人秀等娛樂性的跨界營銷早已屢見不鮮。
然而今年夏天,東風汽車公司卻又“玩”出了“新高度”——由其獨家冠名的國內首檔大型科學實驗節目《加油!向未來》,上個月在央視開播之后好評如潮,可謂汽車行業當下跨界營銷的一股清流。
不一樣的跨界營銷
7月3日,東風汽車公司獨家冠名的《加油!向未來》在CCTV-1周日黃金檔亮相,一經播出好評如潮,首播中心城市收視率達到1.32%。其歡樂的節目氛圍、震撼的實驗場面、妙趣橫生的趣味科學,使其成為暑期電視屏幕上的亮點,迅速刮起一陣全民玩科學的風潮。
與過去汽車品牌跨界營銷青睞的特效大片、搞笑網劇、明星真人秀等泛娛樂化的內容依托不同,《加油!向未來》是第一檔集科學探秘、知識競技、明星娛樂于一體的節目,東風公司選擇形式新穎、寓教于樂的科普題材做營銷并與央視這樣的重量級平臺合作,在汽車行業還是首例。
實際上,東風汽車公司此次冠名《加油!向未來》絕不僅僅是營銷層面的創新和成功——其在這個泛娛樂化的時代傳達出的一種難能可貴的尊重科學、探索創新的嚴肅正能量,既與東風公司的產品、品牌、文化中所包含的“科技”“創新”內核完美契合,也是整個中國汽車工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之中所必須的基礎。
在今年5月末召開的“四會合一”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主席明確表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科技創新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加油!向未來》這樣的趣味科普節目的推出,無疑是東風汽車敏銳及時地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號召、積極自發地履行央企的社會責任的體現。
與此同時,當下正是我國從汽車銷售大國向汽車強國努力邁進、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落實到汽車產業則是鼓勵自主研發、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以科技為核心內涵的發展方向,而東風公司在這些方面堪稱引領行業的佼佼者。
數據顯示,整個“十二五”期間,東風公司的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總額超過600億元,其中,僅2015年科技活動經費投入就達157億元;其科技活動經費在銷售收入中的占比,由2011年的5.9%增長到2015年的7.4%,發明專利申請量從2011年的145件上升到2015年的255件;受益于創新驅動發展,東風旗下各單位新產品、新車型更是層出不窮,新品銷售貢獻率常年達到60%以上。人才、資源、創新驅動高速發展,近年來,東風公司在市場上的成功有目共睹。
從銷量層面看,2016年上半年,東風汽車公司銷售汽車192.69萬輛,同比增長4.69%。其中,銷售乘用車168.62萬輛,同比增長5.17%;銷售商用車24.07萬輛,同比增長1.46%。上半年,東風自主品牌汽車銷售65.40萬輛,同比增長5.03%,其中自主乘用車銷售41.80萬輛,同比增長6.94%;自主商用車銷售23.60萬輛,同比增長1.80%。
從戰略層面看,2014年東風公司與法國政府、法國標致雪鐵龍集(PSA)簽署協議,向標致雪鐵龍集團定向增發股份投資8億歐元,占股14.1%,成為與法國政府、標致家族并列的第一大股東,堪稱近年來中國汽車企業全球化發展中意義最深遠的一次“壯舉”。在該協議框架下,PSA與東風公司加強了在采購、生產和營銷以及技術等領域合作,這對于東風汽車的海外擴張、技術實力提升和自主品牌發展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從產品層面看,從東風公司與PSA深度合作后的首款新車東風風神L60的推出,到東風與PSA簽署開發“共用模塊化平臺(CMP)”和設立“共同研發中心(DPCT)”項目,到自主品牌沖擊高端轎車市場的旗艦先鋒東風A9的上市,再到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旗下的東風天龍旗艦、東風天龍和東風天錦3款主力車型亮相德國漢諾威車展,東風汽車的產品品質、品牌形象都在一步步向上攀升。
在中國汽車市場早已進入“微增長”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東風公司能始終夠保持行業領先的地位和銷量增長的態勢,尤其是在自主品牌領域扶搖直上的快速發展,除了兼收并蓄深入合資合作,與其始終堅持創新驅動和自主研發,積極推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發應用,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努力也密不可分。
“十二五”期間,東風科技創新的數量和質量,可謂領跑汽車行業。截至2014年底,東風旗下已有高新技術企業16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家、分中心2家,省級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4家,省級認定工程中心3家;與此同時,作為“國家創新型企業”的東風,在“十二五”期間累計承擔863、科技支撐計劃、重大成果轉化項目17項;2015年10月底召開的中國汽車工程學會2015年度會議上,東風以11項科技成果獲得“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獎”,獲獎總數占獎勵總數的19%,獲獎數量位居行業第一。
而對技術密集型的汽車制造業而言,要想在應對挑戰中求生存,要想在市場競爭中謀發展,除了通過創新聚集更多資本、資源,更重要的則是人才這一不可或缺的要素。以傳遞科學、啟發民智為中心的《加油!向未來》,在這個泛娛樂化的時代是一股難得的清流,對于鼓勵青少年熱愛科學、培養未來的科技人才有著積極作用,東風公司的獨家冠名可以說與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不謀而合,同時也是東風汽車自身高度重視汽車行業人才培養的縮影:目前,東風公司科技活動人員2萬余人,研發人員占企業總人數的6.1%,遠超出國家評價體系要求的3%的比例;高、中級技術職稱人員占科技人員的37.6%,其中還有9名入圍中央“千人計劃”的專家。
“綠色”東風代言中國制造
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出現爆發式增長。在幾天前召開的2016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夏季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中國電動汽車技術的突破和產業化進程比人們預期的還要快,潛在消費群體不斷增加。
新能源汽車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發展領域和汽車行業未來的全球大趨勢,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吸引著國內眾多車企“進場”,而東風公司早已率先站上了新能源汽車的“風口”。
作為國內最早從事電動汽車研發的企業之一,東風公司早在“九五”期間就開始了技術研發。2010年,東風公司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立項9個整車平臺項目,覆蓋了從混合動力到純電動、從乘用車到商用車領域。同時,規劃投入30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技術開發和產業化建設。
“十二五”期間,東風公司又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戰略制定、產業化推進、生態圈營造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其占地23萬平方米、斥資7億多元建成的新技術中心,承擔了自主品牌乘用車、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總成的研發工作,擁有國內外先進的造型設計、汽車電子試驗、發動機試驗、試制陣地、材料工藝陣地等研發設施,可同時進行6個產品平臺和3個發動機平臺的設計開發和供應商同步開發工作。2013年,東風汽車先后發布了“節能環保地造車造節能環保的車”的節能環保工作理念、《東風汽車公司節能環保中期事業計劃(2013~2016)》,建立了具有東風特色的節能環保管理體系。
產品方面,“十二五”期間,東風公司有62個車型進入國家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推薦車型目錄,目前在武漢、廣州、鄭州、大連等全國多個城市已有萬余輛各類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數據顯示,2015年東風旗下的新能源汽車生產34.05萬輛,銷售33.1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2.3倍和3倍,純電動商用車產銷更是達到同比分別增長10.4倍和10.6倍。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同時,東風公司更在國內首次提出了利用生態林實現“碳平衡”的概念,率先走出了工廠對大自然進行生態補償。
2015年7月3日,東風(恩施)碳平衡生態經濟林宣告正式落成。該項目由東風捐資600萬元,目前9000畝油茶林與1000畝核桃林全部完成了種植、補植工作,項目轉入護林、惠農和碳交易管理階段。
作為中央骨干企業之一,東風高度重視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尋求降低工廠碳排放、創新實現碳平衡的路徑。一方面,通過提升技術水平和能效管理水平來降低能耗和減少碳排放;另一方面,通過種植固碳生態林和碳平衡基地,植樹固碳沖抵工廠碳排放,實現碳平衡。
“深入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在全價值鏈降低排放;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事業,根據東風優勢資源稟賦,推動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節能汽車協調發展。”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表示,“十三五”時期,東風將繼續堅持綠色發展道路。
古人云見微知著。東風汽車冠名《加油!向未來》于汽車行業或許只是一件小事,但背后透露出的東風汽車堅持自主研發、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以及重視人才培養的企業文化和品牌內涵。
正如李克強總理今年考察東風公司時所言:這不僅是為東風加油,也是為中國制造加油!中國工業報記者吳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