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生活 會娛樂 再會營銷


    來源:中國郵政報   作者:歐林林    時間:2016-07-05





      郵政的品牌和產品,雖然在大眾的日常生活中很有存在感,但一到了節日仿佛就隱身了,尤其在“80后”“90后”的節日體驗中,郵政存在感不足。在互聯社交時代,郵政的品牌和產品如何在海量的節日訊息中刷存在感?


      首先是要會生活。此生活特指互聯網、移動社交帶來的新式思維和行為方式。如今對普通大眾來說,日常的生活,刷屏是必需的,吐槽是必需的,網購是必需的,曬自拍是必需的。每逢節日,各類話題與熱點無不是從這些方面發端出來。傳統服務業談觸網、談“互聯網+”,落實到公眾可感知的領域,就是對這些話題和潮流的參與。霧霾來了,杜蕾斯可以借泛黃的天空推出絕佳文案;除夕來了,微信紅包又推出了新的功能;快播案開審了,樂視突然躺槍……在時代之潮中,各類話題、節日如同波浪,郵政企業和營銷人員要成為這其中的矯健沖浪者,首先必須了解風向、了解水流、了解卷入巨浪的感受。


      其次是要會娛樂。如果說會生活是解決站在岸上學沖浪的問題,那么會娛樂就是熟悉水性。識得水性,然后才可以借力而行,甚至實現力量反轉。近年來我們雖然注重郵政互聯網基因的培養,但作為傳統國企,在這方面并不具有優勢。例如前幾年的“雙11”,郵政的包裹因時限等問題屢受網友批評,經過一些惡意段子手的發酵,最后幾乎形成對郵政的集體吐槽。面對這種三分批評、七分娛樂的輿論壓力,郵政系的微博、微信等言論陣地幾乎全線失守。平常埋頭工作、默默承擔責任的郵政人除了有板有眼地強調自身的貢獻之外,似乎找不到與網友對話的頻道。其實,郵政完全可以轉變傳統方式,以娛樂對娛樂,甚至來點兒“自黑”,既舒緩壓力,又顯大度。要相信,即使是網絡領域,凡認真做事者也都會得到理解的。


      會生活、會娛樂之后,郵政面對互聯社交時代的產品營銷和品牌宣傳便可輕松上陣。以郵票發行為例,2016年的生肖郵票在全國各大城市都引發購買熱,但是各地郵政幾乎還是以傳統網點銷售為主,集郵網廳與線下未能形成一體。許多對生肖猴票感興趣的市民,在線下畏懼于排隊長龍,在線上又對集郵網廳不太了解,以至于成了熱銷猴票的旁觀者。其實,若郵政能把握互聯網消費心理、扣準時間節點,將已有的限時搶購和網上搖號等措施集中統一,并適當予以網絡推廣,猴年好運、生肖求福,一場全民性的搖號搶購足可以讓猴票成為更加火爆的全民網絡話題。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