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疆火焰山,80℃高溫炙烤,而這次滅掉火焰山威風的主角不是鐵扇公主的芭蕉扇,卻是美的空調舒適星系列精品。近日,美的研發團隊赴新疆實地檢測舒適星柜機掛機、制冷王掛機柜機運行情況,與《西游記》中鐵扇公主的芭蕉扇一比高下。
在短短30秒內將室溫從30℃降低至26℃以下,美的空調挑戰極限高溫的實測一幕不僅令第三方產品檢測機構大吃一驚,還瞬間在整個家電業界和用戶粉絲的朋友圈中掀起輿論漩渦,兩大壓軸明星“制冷王”和“舒適星”不僅調動了用戶的購買欲,而且掀起了高科技、高品質的空調消費熱潮。業內專家指出,美的空調“大鬧”火焰山網絡走紅,是自主技術創新實力和中國版工業4.0智能制造體系兩大核心競爭力交互碰撞后集中釋放出的品牌爆發力,這標志著中國空調巨頭已經占據了競爭鏈條的最高端,驅動全球空調消費重回巔峰時刻。
破紀錄:單挑火焰山80℃超高溫
進入7月,新疆吐魯番火焰山的地表溫度最高達88℃、氣溫最高達48℃,再創年度新紀錄。
在這種極限環境下,由于室外機電控發熱保護扛不住,我國現有的絕大多數空調產品幾乎都會停機“罷工”,所以美的兩大最新明星爆款系列能否冒險通過實測,賺足了大眾和用戶的眼球。
據獨立第三方質量技術服務機構威凱認證,以及兩大產品平臺實測,在火焰山腳下的吐魯番自然環境試驗研究中心室外下午兩點,地表溫度超70℃、室內溫度超30℃的環境下開啟制冷,舒適星和制冷王均順利完成30秒內送風口溫度降低至26℃,30分鐘內把室內溫度降下來,為用戶帶來在最高室外氣溫下最快制冷效率的新體驗。
而且,運行8小時以后,僅耗費了0.96kW·h,一晚上僅花費不足5角錢,將“一晚低至一度電”的口碑和市場定位再次坐實。另外,室外機“豎硬幣”不會倒,可靠性、外機噪音達到業界領先水準。
業內專家指出,高溫天氣空調器因散熱不良而導致無法正常制冷是空調損壞維修最常見的現象之一,一個原因是在將室內機中的高溫氣體排到室外時,空調外機一般處于高溫狀態,超過43℃極限溫度值,內外機的溫度差很小,外機風扇抽走的熱風無法和環境溫度進行交換;另外一個原因是超過55℃左右就無法啟動,強制啟動有可能造成室外機零部件的損壞。
《西游記》中“三借芭蕉扇”度過火焰山的情節家喻戶曉,而美的空調闖關極限高溫的關鍵則是其鮮為人知的三大自主創新的“黑科技”,也是全球空調業最前瞻的科研成果,分別為高頻速冷熱技術、“冷媒環”技術和“無風感”送風技術。其中最關鍵的則是“冷媒環”技術,將電控板傳統的自然降溫升級為冷媒降溫,冷媒散熱是自然散熱效率的5倍,好比給空調室外機裝了一臺降溫的“空調”。
新主流:重新定義下一代變頻產品
除了“大鬧”火焰山,美的空調最近還實施了上海外灘巨型廣告、新形象征集、贊助馬拉松、與《大鬧西游》合作等等吸引年輕粉絲的新玩法。同時,在冷年收官之際,美的空調與大IP《西游記》深度捆綁,7月10日以“舒適不吹人,鉅惠不吹牛”旺季大促引爆,深挖變頻空調智能化升級的富礦,給酷夏空調市場再添一把火。
種種舉措表明:美的空調的營銷已經突破常規的終端促銷、買贈等活動,而是采取與年輕人線上娛樂互動的方式影響消費者,推動品牌營銷的年輕化和精準化,帶動傳統空調企業的營銷模式變革。
自去年7月份以來,我國空調月銷量同比以20%—70%速度增長,重回高峰時代,而這一輪高增長與往年不同的是,以高技術、高品質的中高端產品占據消費主流,智能化、定制化精品制造取代傳統加工、標準化大規模生產,電商線上崛起、規模增速超過170%,一場產業結構性升級和運營革命式顛覆快速到來,以美的為龍頭的中國變頻空調產業沖破技術革新的天花板、引領全球產業升級,同時打開年輕消費者又一個新窗口。
近年來,美的快速布局智能制造,站到中國家電行業的最前沿,一方面,收購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的德國庫卡集團,在工業領域的智能化生產以及未來家用機器人市場奪得更多話語權;另一方面,斥巨資打造空調全智能工廠,兩條全智能生產線應用近200臺工業機器人,細到可以擰緊螺絲釘,家用空調內機和外機生產自動化率分別達到64%和65%。未來五年內會投入40億至50億元,最終目標就是建成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質的社會化新制造的互聯網工廠。
業內人士指出,傳統的變頻空調已經落伍,美的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在智能、健康、變頻等方面的技術創新正在打破行業極限,甚至重新定義下一代空調,這進一步刺激行業產品迭代和結構升級提速。有關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5月,美的空調市場份額為24%,位居全球行業第二,線上增速為262%,遙遙領先行業水平,其中一二級高能效產品在銷售結構中獨占鰲頭。
以美的為代表的中國空調巨頭敢于挑戰極限、全速推進技術迭代和產業結構轉型可以看出,從產品智能、互聯互通、制造智能、經營模式、服務體驗、大數據營銷、消費體驗等幾個維度,中國制造、中國品牌在工業4.0時代正在比肩美德智造水平,成為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和消費升級的第一先鋒。(本報記者 文劍)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