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世界最長的流動沙漠公路——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正式通車,它一路貫穿有“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為千百年來難以穿越的大漠南北兩端架起了一條綠色生命橋梁。沙漠公路的貫通,對于開發石油資源、改善生態、促進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8月12日~13日,“馭·見強大中國——比亞迪王朝之旅”收官站駛入這道沙漠“生命線”,由唐100、宋DM、秦100組成的比亞迪“王朝”車隊見證了茫茫沙海中令人驚嘆的“強大中國之路”,感受人類用技術改造惡劣環境、進而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壯舉。
■ 見證沙漠公路奇跡
在惡劣的氣候和地理環境下,建設如此長距離的等級公路,國內外都沒有先例。不過,中國工程師們卻克服了一系列世界級建筑難題,采用了前基、薄面的路面結構,并運用沙基振動干壓實、土工布加固沙基的施工工藝,完成了對基礎路面的修建。然而這只是第一步,塔克拉瑪干沙漠強烈的風動力條件、流動性的地表特征和松散的地層結構,對護沙固路、暢通行車造成了嚴重威脅。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位于沙漠公路兩側,將沙丘遠遠隔開的繁茂綠化帶點明了答案:早在2003年,這里就建設起全長436公里、寬70多米的沙漠公路綠化帶,依托多種耐高溫、抗風沙植物,固定公路兩側的沙丘,阻擋了風沙的侵襲。
為了維持這些綠植生存,公路兩側鋪設了數萬公里的大小供水管道,形成縱橫交錯的滴灌系統,貫穿在植被之間。而每隔4公里就有一處“水井房”,里面通常住著一對中年夫婦,他們在高溫差、強日照、重干燥的環境下管理并維護滴灌系統的正常工作。像這樣分布在沙漠公路沿線的“水井房”多達108處。
■ 探究人與自然和諧之道
“沙漠不可怕,沙漠化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沙漠化。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在人們心里種好一棵樹,樹立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信念。”植樹治沙十五余載、成功用“綠色圍墻”封鎖沙漠侵襲的環保衛士吳向榮,在“王朝”車隊穿越沙漠公路后舉行的“自強精英論壇”上,展示了他在阿拉善沙漠植樹鎖邊、治理沙漠化的經歷,并強調比亞迪發展、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執著付出也是在“種樹”——通過領先的科技,讓越來越多人建立起綠色出行的低碳生活方式,從而把環保意識扎根在人們的心里。
“我們與吳向榮深有共鳴。我們都在各自領域十多年如一日地推動環保事業發展,我們都相信要用技術的力量來實現保護環境的初衷。”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杜國忠說:“正如吳向榮所說,植樹治沙的本質是讓人與自然的關系和諧起來,比亞迪也力求從消費者的利益出發,讓擁有新能源汽車的生活更加便利、環保和超越期待,建立起品牌與受眾的良性互動,吸引更多人加入環保行動。”
為實現這一夢想,自2003年進入汽車市場以來,比亞迪就率先發力新能源汽車領域。通過持之以恒地革新技術并優化產品,不斷為“零排放出行”的綠色出行構想,提供消費者易于接受、便利使用的解決方案。
為了讓新能源汽車綠色出行的生活方式成為常態,比亞迪不斷提升旗下插混新能源車的純電續駛里程,目前已經達到行業最高的100公里,滿足車主平時市內上下班通勤的零排放出行需求,打造“日常用電,長途混動”的出行觀念,并通過派發純電里程紅包的方式鼓勵車主“把混動車開成電動車”。
另一方面,比亞迪以“將門檻降到地上”的決心,推出和同級別傳統燃油車價格不相上下的2017款唐、2017款秦以及宋DM,讓有意加入環保出行隊伍的消費者不再為購買成本而顧慮。
作為和比亞迪共同參與這場綠色變革行動的秦、唐雙車主宋偉,向嘉賓們分享了自己是如何駕駛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利用先進的“黑科技”來幫助身邊人的故事。
隨著本站旅程的結束,歷時近一個月的“馭·見強大中國——比亞迪王朝之旅”品牌活動圓滿落幕。在此過程中,比亞迪展示了旗下高端車型唐100、宋DM、秦100的卓越性能,以及企業用實際行動投資綠色未來、領跑產業變革趨勢的實力和決心。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