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彩電產業駛入智能發展的快車道,“用戶體驗”被界定為各企業競爭的制勝關鍵,而在產品力之外,“服務力”儼然成為各企業綜合實力的直接體現之一。
“互聯網時代,服務是讓產品和用戶產生交互粘性的重要前提”,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郝亞斌表示,隨著智能電視的飛速發展,用戶需求已經變得更加碎片化、多樣化,以綜合服務能力滿足用戶的多元需求,已成為各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題中之義”。
業內人士指出,國產彩電巨頭憑借搭建開放的平臺,整合海量免費內容及應用資源,滿足的是用戶對內容的核心需求。與此同時,基于專業彩電制造經驗和數十年的經營積累,在產品品質保障、渠道立體覆蓋、物流售后的及時專業等方面有著更明顯的優勢。“在硬軟融合快速補足內容板塊后,彩電巨頭們綜合服務力的優勢就越發凸顯出來,獲贊加分不少”。
(圖:靠譜舒心:國產彩電“服務力”獲贊)
數據顯示,2014年4月,智能電視市場品牌關注度前十中,創維、海信、TCL、長虹、康佳、海爾等國產彩電巨頭齊齊強勢上榜,位居前列,占據大部分“席位”。
數據背后反映的是市場和用戶對于彩電巨頭們綜合服務力的認可。作為用戶體驗中重要的一環,國產彩電品牌企業在服務力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規范的終端、齊全的配件、高效的物流、專業的安裝、熱情的售后等等,都讓用戶覺得“靠譜舒心”。
但綜觀整個行業,部分企業在服務力上還有待提升。據科學生活在線報道,樂視超級電視推出后,據稱銷售火爆,但也伴隨著用戶的大量投訴涌現,問題集中體現在延遲交貨以及退貨不易。2014年4月29、30日,關于樂視遲發貨、虛假發貨的投訴在21CN聚投訴平臺集中爆發。
此次用戶質疑格外清晰而嚴厲的指向樂視“虛假宣傳,虛假發貨”:4月22日現貨訂單,為何集中到29日才出貨?說是現貨,為何用戶收到的有4月22日之后生產的?用戶要求:道歉、說明真相、賠償,有網友甚至質疑樂視以此“非法集資”。
“互聯網企業‘片面’追求爆款銷量的同時,難免有輕產品、輕渠道、輕服務的作風”,業內人士表示,“沒有扎實的積累和綜合實力的支撐,不僅用戶體驗難以保障,企業都可能‘行之不遠’。”
有專家認為,施展營銷技巧也好,為了回籠資金也罷,如果產品始終掛著“爆款”的標簽但實際隨時可能進入“缺貨”狀態,物流售后又“不堪提及”,那么對用戶而言就是一場“鬧心”的災難。“新的時期,各彩電企業都還只是聚焦于爭奪起跑線優勢,長期來看,比拼的是產業鏈綜合實力。”
來源:消費日報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