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車下鄉勢頭兇猛:五菱宏光迷你EV月銷1.5萬超越特斯拉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9-25





      “新能源汽車具有綠色、智能、安全等優勢,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發展新能源汽車具有巨大的需求和潛力,也具有充電設施建設的明顯優勢,為農民朋友提供新能源汽車,既滿足了低碳出行的需求,降低了使用成本,也更加智能、安全和舒適、便捷,提升消費檔次和生活質量,可以說是一步邁入新時代。”9月2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在全球智慧出行大會暨中國(南京)國際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展覽會上表示。


      繼7月下旬,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首站在青島啟動后,新能源汽車下鄉發展勢頭迅猛。


      新能源汽車下鄉第二站啟動


      9月20日,新能源汽車下鄉第二站在南京啟動。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一司副司長陳克龍介紹,此次啟動儀式上包括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比亞迪汽車、長安新能源、上汽榮威、零跑、長城歐拉汽車等19家車企共計52款車型參與,優惠幅度從3000元到3萬元左右不等。


      “據初步統計,下鄉車型近兩個月的銷售已超過4萬輛,特別是上汽通用五菱的宏光迷你EV,8月份銷量超過1.5萬輛,躍升新能源汽車車型銷量第一名。消費的關鍵要看產品,希望企業能研發更多質優價廉、適應農村環境的產品,同時希望各地政府能推出更多政策,加快使用設施建設。”陳克龍表示。


      他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競爭加劇、技術變革、核心技術掌握不足、替代優勢尚未形成等困難。“但是我國是汽車消費最大市場的地位不會變,產業突破關鍵技術,推出優質產品的決心不會變,消費者逐步認可,接受新能源汽車的趨勢不會變,我們有信心應對新形勢,迎接新挑戰,鞏固優勢,推動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中汽協數據顯示,8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均突破10萬輛大關,銷量為10.9萬輛,同比增長25.8%。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回暖,一部分得益于市場需求,隨著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成效,消費市場環境逐漸恢復,消費者購車意愿增強,汽車銷售持續改善;一部分得益于多項政策的積極引導。


      7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根據通知,為促進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引導農村居民出行方式升級,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三部委決定聯合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這是在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12個月同比下降背景下,尋找我國電動汽車增長新動力、提升電動汽車市場滲透率的重要舉措。


      7月下旬,新能源汽車下鄉首站在青島正式啟動。據不完全統計,僅青島站活動展出的三天時間內,參展及下鄉車型成交數量達240輛,意向訂單量224輛。此外,新能源下鄉活動第三站、第四站活動將分別于海口和成都舉辦。


      萬鋼提出三個期望


      “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瞄準農村市場有助于帶來新的市場增長點,促進農村地區消費升級,助力新能源汽車市場走向成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在論壇上表示。


      “新能源汽車是產業轉型升級重要戰略方向,目前發展至今已開發出眾多適用于農村市場的車型,近年來四輪電動車在農村市場迅速普及,據統計四輪低速電動車全國保有量超過600萬輛,因此農村消費者已經接受純電為動力的車輛。”


      在他看來,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只是一個開端,開拓新能源汽車農村市場,實現新能源汽車的全面推廣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政府、行業、企業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萬鋼也表示,拓展新能源汽車農村市場,滿足新時代農村居民的需求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有關部門、地方政府、行業企業乃至全社會持續共同努力。


      為進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萬鋼提出了三點期望:第一,新能源汽車企業要研發生產更加符合農村用戶需求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在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可靠耐用方面嚴格把關。廣泛應用智能網聯、安全駕駛新技術,讓農村用戶充分體會技術進步帶來的便利;此外,建立健全覆蓋鄉村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體系,為農村消費者提供高效、優質的社會服務保障。


      第二,要使農民朋友享受政策優惠,不斷營造和完善鄉村新能源汽車環境,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推廣清潔能源發電,做好戶用充電設施的接入和服務保障。積極鼓勵資本多元化投入,支持新能源汽車銷售、服務、產業鏈的下鄉。


      第三,要做好新能源汽車科技普及和市場調研,在服務農村用戶的同時,加強對農村居民出行規律使用場景、功能需求等調查研究,深入了解活動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切實保障農村消費者權益,也為企業先進適用產品的研發和高質量的發展做出貢獻。


      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