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得眼鏡網:平價眼鏡的盈利邏輯


    時間:2013-12-18





      日前,中央電視臺一期叫做《眼鏡的秘密》的節目,將這一被稱為“暴利”的行業再次推上風口浪尖。節目中,記者在調查時發現,一副眼鏡從出廠到零售之間的差價驚人,最終擺上眼鏡門店的價格可能要比成本暴漲600%至700%。最終,門店一副眼鏡的價格過千成為普遍現象,消費者的購鏡成本被不斷抬高,平價眼鏡似乎變得可望不可即。

      暴利“潛規則”:平價眼鏡線下屢遭圍堵

      事實上,央視這次所揭示的“秘密”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傳統眼鏡門店的暴利早已被詬病良久,甚至有人將之與房地產等一同列為“十大暴利行業”。更令人震驚的是,部分地區還形成了行業“潛規則”,即所謂的價格同盟,不允許線下零售商平價或低價銷售。

      近幾年來,雖然也有不少平價眼鏡店試圖打破這層堅冰,但大多都慘遭“圍堵”、“封殺”,諸如此類的新聞報道也時常見諸媒體:

      2005年,全國首家平價眼鏡超市在廣州開業,但該超市很快遭到同行的抵制和集體封殺;

      2006年,武漢首家平價眼鏡店因產品售價過低,亮相一周就遭封殺,一半貨品被撤掉;

      2009年,山東某平價眼鏡城開業不到半年,便遭遇被舉報、被哄搶,甚至還被房東逼轉行等一系列封殺措施;

      2012年,武漢另一家平價眼鏡超市因售價過低而遭封殺。此外,該眼鏡超市還不止一次遭到打砸……

      線上破冰:平價眼鏡的盈利邏輯

      平價眼鏡在線下已經陷入困境,而線上卻又是另一番風景。伴隨電子商務在國內的興起,一批眼鏡電商也迅速崛起,這種低價、便捷、快速的新型購鏡方式逐漸成為眼鏡用戶的首選。這其中,創建于2007年的可得眼鏡網,可以說是平價特征最為明顯,也是最受消費者認可的,其網絡眼鏡銷量已經連續六年位居全國第一。而且就是如此一家走“正品+平價”路線的網上眼鏡商城,還一直保持著盈利狀態,這在“虧聲一片”的電子商務市場中著實難能可貴,也讓不少人對之大惑不解。

      眼鏡行業僅從表面上看可能會被認為是一個“低價進高價出”的行業,不過其盈利的秘密仍然是規模與成本的控制藝術。其實,傳統眼鏡店之所以產生暴利,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線下生態。一般而言,在傳統眼鏡店的商品價格組成中,有大約七成來源于包括店面租金等在內的各項費用,還有業界人士為之總結出了一句順口溜——“開貴鋪、賣貴貨、三分貨、七分租”。尤其是在商業地產價格飆升的當下,對于這些銷量有限的線下眼鏡店而言,只有賣高架眼鏡才足以支付各項費用,消費者也就需要花費更多的配鏡成本為之埋單,傳統眼鏡店因此走進了“單價越高,配鏡數量越少;而配鏡數量越少,單價就會越高”的惡性循環。

      截然不同的線上生態恰恰打破了這一惡性循環。通過建立網上商城,可得眼鏡網用互聯網空間取代昂貴的實體銷售店鋪。同時匯聚全國各地的海量訂單,依托其眼鏡渠道優勢,進行大批量采購,從而為消費者贏得更多實惠。成本下降了,商品價格也被攤平,銷量卻在不斷上漲,根據已經公布的有關數據,可得眼鏡網在創始之初的年增長率達到200%,2011年之后每年也仍保持超過100%的增長速度。最終,雖然可得眼鏡網的商品價格要比傳統門店平均低三成左右,但降低的成本和龐大的銷量仍使其保持盈利與增長,而且由于這種增長處于良性循環中,因此也是可持續的。

      我國近視人數已多達4億,眼鏡產品是這部分人群的剛需,同時隨著裝飾、時尚等元素的加入,眼鏡需求量仍會越來越大。無論是從關心用戶體驗出發,還是出于商業利益考量,平價眼鏡都將是大勢所趨,可得眼鏡網已經憑借“正品+平價”路線先行一步,而其接下來的步伐也令人期待。

    來源: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