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和羅德公司近日在北京聯合發布了第四期《快速消費品行業企業社會責任指數報告》和《汽車行業企業社會責任指數報告》。
本次調查內容共包括3大方面:一是公眾對于快消、汽車整體行業的社會責任認知及行為表現,二是公眾對于特定品牌廠商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評價,三是公眾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信息接觸習慣。
2012年總共收到了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011份有效問卷。總體來看,消費者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度連續4年呈上升趨勢。其中,在快速消費品行業(簡稱快消品行業)數據中,匯總“非常關注”和“比較關注”的人群比例為65%,遠超過不關注的人群比例1.3%和不太關注的人群比例6.2%。但公眾對快消品行業企業社會責任表現評價不高。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國內快消品行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現狀,表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公眾分別為3.3%和26.5%,43.9%的公眾持“一般”態度。其中,社會公益滿意度評價得分最高,其次是員工權益。公眾對國內快消品行業企業社會責任表現評價不高。71.1%的公眾認為國內廠商比國外廠商表現差。
調查結果還顯示,我國公眾關注的企業社會責任領域呈多元化趨勢發展,傾向于關注更多角度的社會責任表現。在二級指標中,減排降污、可持續資源利用、產品質量及安全、售后服務、消費者權益、誠信經營、遵守法規、公平貿易與競爭、廣告倫理及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等分項的關注度均超過4分,在所有分項指標中位居前列。而在以前的調查中,公眾更多地關注產品質量與安全、消費者權益等與個人利益更為密切的領域。公眾對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關注也較為專業和客觀,企業社會責任項目“實踐的多樣性”、“實踐的連續性”、“與企業業務相關性”及“實踐的公眾參與度”均在排名中居前列。其中對于汽車企業開展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調查數據依次分別為53%、50.8%、48%和40.1%。
同時,自由開放的新媒體時代也標志著聲譽危機高發期的全面到來。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管理企業品牌聲譽,成為企業必修課。根據快消品行業企業社會責任指數報告,公眾對于企業社會責任對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重要性普遍給予肯定,39.5%的公眾認為“非常重要”,45.1%的公眾認為“比較重要”,而汽車行業則分別是37.9%和47.1%。汽車行業指數報告還顯示,良好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成為公眾參與企業正面網絡口碑傳播的重要動機。67.8%的被訪者表示,若快消品廠商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做得很好,他們會“優先購買這個公司的產品”;65.8%的被訪者表示會“推薦他人購買這個公司的快速消費品”;47.1%的人表示會在社交媒體(微博、網站)上發表對企業的正面評價或轉發微博。
根據汽車行業調查結果,目前門戶網站是56.5%的被訪者了解汽車企業社會責任有關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次是都市報/晚報(43.6%)、汽車類報紙(43.4%)、CCTV(34.2%)、微博(34%)、交通廣播(29.5%)。可見社交媒體在企業社會責任信息傳播方面的力度日漸凸顯。
在未來,公眾期望從更加多元化的載體上獲取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特別是針對汽車行業。除傳統的新聞報道、汽車廣告及公益活動3大常規渠道之外,37.8%的被訪者表示希望通過“企業官方微博”了解相關信息,該數據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選項所占比重基本持平;另外還有34.9%受訪者表示會選擇“互動式體驗(如汽車公園、虛擬駕駛)”。如何更好地發揮社會化媒體的影響力,并在傳統的傳播載體上開拓新思路,將有助于企業向消費者傳遞良好形象。
來源:中國質量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