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社會責任(CSR)”越來越被公眾熟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也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日前,由羅德公關公司和清華大學共同合作完成第四期《快速消費品行業企業社會責任指數報告》在京發布。報告顯示,對于CSR表示關注的人群比例已經增長到了65.0%,而對于國內快速消費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現狀,僅29.8%的消費者表示“非常滿意”(3.3%)和“比較滿意”(26.5%)。
第四期《快速消費品行業企業社會責任指數報告》的調研結果在對大量消費者問卷調查的分析上形成的,是以消費者為主導群體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在此次調查中,68.7%的受訪者表示,如果企業在社會責任履行方面做得不好,會拒絕或減少購買該企業的產品;有73.2%的受訪對象表示,如果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做得很好,愿意優先購買這個公司生產的產品。
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李希光教授指出,只有不斷提高消費者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知和要求,才能監督和督促企業在更廣泛的領域承擔起企業社會責任。雖然近年來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知早已形成一定的高度,但在如何履行社會責任,以及履行哪些社會責任上,還存在許多不足。有些企業認為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方面就是真正履行社會責任,但其實企業對自身基本的產品質量和誠信經營有所保證才是得到消費者信任的基礎,熱衷慈善事業對于企業在社會上樹立良好形象只是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羅德公關亞洲區主席杜麥克先生表示:“目前,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國內企業要想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贏得更多的消費者的信賴,必須在CSR領域更加成熟、完善。”從調查結果來看,國外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遠遠高于國內企業。在食品飲料企業方面,可口可樂(中國)以較明顯的優勢領先于其他企業,占據企業社會責任指數排名第一,伊利和青島啤酒分列二、三位;個人及家庭護理企業方面,聯合利華和寶潔占據企業社會責任指數排名第一和第二位,以較大優勢領先排名第三的歐萊雅和排名第四的強生。
“只有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去認真對待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意義和方向。”羅德公關亞洲區主席杜麥克先生說。(記者/趙新星 實習生/楊玳玲)
來源:南方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