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所說的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這既是決心,也是信念,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濃濃的人民情懷和對人民的莊重承諾。
作為一家以“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為企業使命的企業,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碧桂園的成就,應歸功于偉大的祖國,歸功于改革開放的陽光雨露與社會各界佑助。所以,我們堅持“對人好,對社會好”的企業精神。二十年來,我們持續努力,建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房子,為追求幸福生活的中國人圓夢。我們希望掌管好社會的財富,盡己所能回報社會,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
集中及標準化開發模式,推動城鎮化進程
回眸剛剛過去的十八大報告中重點提及的“要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積極支持發展慈善事業”,正是碧桂園始終貫徹的企業理念: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安得廣廈千萬間”,當社會各界極力呼吁住房應回歸“民生”的本能時,碧桂園始終堅持貼近市場消費能力的產品定價思路,讓利購房者。
楊國強認為,中國要發展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大城市,除了北上廣深,還有很多的縣城也要發展,通過幫助加快當地的城鎮化速度,提供更多人買得起的好房子,才是碧桂園的生存之道。
碧桂園·鳳凰城廣州是碧桂園集團的經典之作。開發之初,這是一片令多個開發商看后撓頭的荒地。碧桂園堅持“配套先行”理念,從水、電、道路配套設置做起,到完善社區商業配套,建設五星級酒店、大型交通中心、商業中心、大型超市、中英文學校、荔枝文化主題公園等。以遠低于市中心的價格為市民建造五星級家園,這成就了碧桂園·鳳凰城當年不可復制的開盤盛況。
20年來,碧桂園肩負“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的企業使命,憑借獨具核心競爭力的一體化開發模式推動中國城鎮化進程,始終堅持“建老百姓買得起的好房子”,為追求幸福生活的中國人圓夢,這是能力,也是品質,更是碧桂園的責任。
投身公益,探索中國式慈善模式
碧桂園及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先生熱心于公益慈善事業,歷年來為教育、扶貧、醫療、賑災等公益事業捐款超17億元;并積極倡導“感恩傳遞”和“授人以漁”的慈善理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慈善模式,實現慈善效益最大化。
2002年,楊國強個人出資2.6億元創辦了國華紀念中學,這個學校截至目前仍為全國唯一的“純慈善、全免費”學校。國華紀念中學為所有在校貧困學子提供優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并免除他們所有生活和學習費用,只要“國華的孩子”還在求學的路上,所有的費用都由這所學校承擔。
仲明助學金由楊國強于1997年出資創立,旨在向廣東部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的優秀學生提供資助,截至今年已有6446名大學生受益。
將慈善作為事業,把奉獻成為習慣
在楊國強主席精神的感召下,20年來碧桂園除了獨特的大盤模式外,與其他開發商不同的是熱衷公益慈善事業。廣東省青年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主任蔣巍對記者說:很喜歡與碧桂園這樣實在的企業打交道,碧桂園人是一群做事認真,有愛心的人,這樣的企業值得尊敬。
據了解,碧桂園在2011年末成立了“碧桂園志愿者協會”,成立一年來已迅速發展壯大,主要由集團員工、員工家屬、全國業主等組成。成立以來,碧桂園志愿者在廣東、沈陽、安徽、南京、湖南等地已舉辦近五十次志愿者活動。擁有正式會員兩千余人,全年參與活動超過五千人次,累計志愿服務時間超過一萬小時,碧桂園志愿者協會已成為房地產企業中特色最鮮明、影響力最大的志愿服務組織。
碧桂園志愿者林先生說,此前我們有許多員工認為企業做的公益與員工沒多大關系。志愿者活動注重與公司幫扶的貧困鄉村緊密結合,并倡導全員、全家參與,讓員工及家屬感受到心靈的觸動,對公司在社會上的公益慈善投入有了歸屬感和認同感。
經過一年多的志愿者活動及實踐,已形成的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包括“送醫送藥送健康”、“關愛留守兒童”、“尋找國華學子”、“一公斤盒子”、“為民族學校捐贈圖書閱覽室”等。可以說,志愿者的精神已經滲入碧桂園人的血液,從高管到基層員工,慢慢地已經把志愿者作為自己的另一項事業。
碧桂園志愿者注重“影響有影響力的人”,引發包括4萬集團員工、50萬業主、全國媒體、社會公益機構在內的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并積極與社會公益機構如“多背一公斤”、“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殘友”等進行良好互動,學習借鑒優秀的經驗,進行互動結合,將志愿者服務的理念影響更廣泛的人。
碧桂園的業主在碧桂園組織的志愿活動中感受到被需要的幸福,也自發組織公益活動,并在社區內成立公益社團。譬如成立于2006年的廣州鳳凰城愛心公社,以社區業主為主的自發形成的義工公益社群,2006年起曾多次發起熱心鄰居以及網友進行助學募捐、家庭探訪、助學郊游等,引起了多家媒體的關注。志愿者公益行動已在碧桂園社區蓬勃發展,若將此種模式復制至碧桂園逾百個項目中,那將為中國的志愿者行業增加數十萬活力軍。
楊國強先生這樣描述碧桂園的發展歷程:前十年,碧桂園為生存而奮斗,學習先進、借鑒香港,希望在行業取得一席之地;第二個十年,碧桂園不懈努力、持續創新,建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房子,為追求幸福生活的中國人圓夢。
如今成立二十周年的碧桂園集團,正在不懈地踐行著這個美麗的“中國夢”。
來源:經濟觀察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