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消費者對“醫療器械”一詞從陌生到熟悉。不論是每天出門都必須佩戴的口罩,還是醫院用的防護服……這些屬于醫療器械范疇的產品,如今已成為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物品。
疫情的爆發除了引發醫療行業的思考,也喚起了大眾對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視。進入后疫情時代,消費者對醫療器械的需求仍然十分巨大。
位于祖國正北方的中國兵器內蒙古一機集團,在2020年的疫情中,挺身而出,從僅僅生產勞保防護系列用品,到緊急研制生產醫用口罩和防護服,加速擴建醫用口罩生產線。13天壓條機試制完成,22天醫用口罩機實現批量試生產,15天負壓救護車生產線成功建成……短時間內,一機集團實現硬核“跨界”,有效緩解了口罩等醫療物資緊缺的狀況,彰顯了央企的責任與擔當。
從勞保用品到醫用口罩、防護服服裝企業緊急轉產
一機集團作為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裝備制造企業,擁有大批產業工人,一直以來,其下屬的服裝生產企業以生產傳統的勞保防護用品為主,主要包括防護服裝系列產品以及頭部、聽力、眼部、面部、呼吸、足部、手部等各個部位防護產品。
防護服裝系列產品包括普通和特種防護服裝。普通防護服裝產品中有夏季純棉系列、夏季滌棉系列、秋冬純棉系列、秋冬滌棉系列、冬季棉衣系列、安保系列、沖鋒衣系列、荒漠迷彩系列。每種系列采用不同的材質面料,目前較為流行是荒漠迷彩系列產品,除本身內置保暖內膽外,還另外增加保溫小馬甲,使產品具有超強的保暖、防風、抗寒能力,普通防護系列產品可廣泛用于機械、汽車、石油、電力、礦山、印刷、包裝、物流、化工、電子等各個行業。特種防護服裝產品包括防靜電、防酸堿和防阻燃三個系列。防靜電、防酸堿系列采用防靜電網格、防靜電豎條面料、配以樹脂絕緣扣或樹脂絕緣拉鏈,適用于石油、礦山、化工、電子、電鍍、印染、造紙等容易起靜電和中輕度酸污染的場所。防阻燃系列服裝采用100%棉質斜紋面料,隱蔽門襟,大小袖,魔術貼粘合設計,有效抵抗熱傷害,具有較好的阻燃性能,主要適用于金屬熱加工、焊接、鍋爐等熱接觸行業。
頭部防護系列產品主要有礦工用安全帽、ABS型安全帽、透氣性安全帽、作訓帽等。聽力防護系列產品有子彈型、圓柱型、圣誕樹型、帶線型等各種形狀的防噪音耳塞。眼部防護用具有爐窯(高溫)用眼護具、防沖擊眼罩護具、微波防護用具以及防塵等眼護具等,可適用于存在粉塵、氣體、蒸氣、霧、煙或飛屑刺激眼睛或焊接作業時佩戴。面部防護用具包括防沖擊面罩及電焊面罩,防沖擊面罩可與安全帽配合使用,且固定簡單、易更換,彎折預成型防沖擊面罩,能夠起到最大防護臉部的能力。呼吸防護類產品涵蓋了包括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平面日常防護口罩、隨棄式防顆粒物口罩、可更換式呼吸防護面罩和正壓式呼吸防護系統等在內的多項產品。手部防護用具產品包括各類線手套、帆布手套、電焊手套,以及絕緣手套、耐酸堿手套、耐油手套、低溫防護和防割手套等多種特殊防護手套。足部防護產品以防砸、防穿刺、耐油為基本性能,可選配電絕緣及防靜電兩種特殊防護性能,適用于電力、鋼鐵、冶煉、建筑、汽車制造等各種行業。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企業原有的生產節奏。在疫情防控嚴峻的特殊時期,一機集團積極響應上級號召,全力擴充生產線,將生產勞保護品生產線緊急改建成用于生產一次性防護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生產線。
從2020年1月26日開始,公司利用庫存棉布和過濾棉芯等材料開始了第一代民用棉質口罩和防護口罩的生產。到3月中旬,第一只一次性平面口罩下線。在此基礎上,為提高口罩的防護性能,進行了KN95口罩的生產。3個多月時間,一機集團克服疫情帶來的物流影響,新引進了5臺口罩生產設備和1條防護服生產線,并陸續投入生產。民用、醫用口罩總日產能達到12萬只,為一機集團復工復產及包頭地區疫情防控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隨著疫情的發展,醫用口罩和防護服的需求急劇加大。一機集團又及時調整生產方向,克服資源有限、疫情防控物資緊張、無專業從業人員等諸多困難,于3月25日成功取得臨時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和生產許可證,正式開啟醫療防護用品生產。在取得臨時醫療器械生產資質后,一機集團乘勝追擊,積極獲取正式醫療器械生產資質,在滿足醫療器械注冊規范、法律法規及產品執行標準的前提下,做了大量科學嚴謹的論證工作。從質量管理體系、環境衛生、物料貯存發放、廠房、設備設施、生產管理、生產工藝、產品發運和產品售后等方面逐項、逐條開始建設。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取得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真正進入了醫療器械行業,實現了企業從生產勞保護品到生產一次性醫療器械的全新轉型,為企業后續發展增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一機集團已擁有一次性醫用口罩、一次性醫用非無菌、工業防塵口罩、兒童口罩、防護服五條生產線。口罩具備日產20萬只能力,在內蒙古包頭市文化路和廠前路建立兩個銷售點,基本上滿足了附近居民口罩和防護服的需求。防護服具備日產120套能力,可進行一次性防護、隔離,也可以提供醫療防護,并滿足疫情防控的要求。一機集團生產的醫療防護產品在服務于兵器工業集團內部各個子集團的基礎上,還成功與天津、哈爾濱、齊齊哈爾、北京等客戶簽訂了供貨合同。經過疫情的洗禮,一機集團現已圍繞勞保防護用品領域形成了產品矩陣——現有勞保防護用品共計8大類,20小項,160余種產品。
從生產坦克到口罩機、壓條機 軍工企業硬核跨界
一機集團是國家“一五”期間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經過60多年的發展,公司軍品已形成輪履結合、輕重結合、車炮一體協調發展,服務于陸、海、空、火箭軍等多軍兵種的研制生產格局,實現了涵蓋戰斗、保障、火力打擊和一體化信息裝備的拓展轉型,成為國家唯一的主戰坦克和8×8輪式戰車研發制造基地。
疫情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一機集團的格局和擔當,也照亮了企業的未來與希望。疫情期間,從口罩機到負壓車,從壓條機到防護服,一機集團“硬科技”產品在戰“疫”中大顯身手。
自2020年2月12日,一機集團接到上級部門緊急試制口罩機、醫療防護服壓條機專項任務后,立即以全員“加速度”的狀態進行工藝準備、配件采購、生產安排等工作,4天消化完400張圖紙,編制出了300余本產品工藝規程,用于指導試制。十天之內,口罩機293項外購件采購全部到位,418項自制件生產全部完成,為下道工序全面開展贏得寶貴時間。
2020年3月4日,經過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口罩機零部件裝配,以及同步開展機械電器聯合調試,“兩機”各項性能指標全部達到設計要求,醫用口罩機并交付內蒙古好大夫醫療有限公司使用。醫用防護服壓條機也在一機集團醫用防護品生產線上開始試用。
在整個口罩機、壓條機的研發、試制過程中,一機集團自制的零件達到418件,防護服壓條機的自制零件達到215件,“兩機”的電路設計也都是一機集團自主完成的,彰顯了“一機制造”的強大實力。
一機集團自主研制的全自動平面口罩機是由本體機和耳帶焊機兩部分組成,由傳送設備連接各工序,協調作業的全自動設備。通過將多層無紡布通過熱壓、折疊成型、鼻梁條安裝、超聲波焊接,廢料切除,耳帶焊接等工序制造出一次性三層口罩。主要功能包括送料、塑料條式鋁條插入、截斷、超聲波熔合、切片等全制程自動化完成。主動變頻調速,可快可慢,使用不同材料可生產不同的口罩,產品質量穩定、操作方便、噪音低、占地面積小。平均每分鐘能夠生產80個口罩,與市場上同類產品相比具有整機性能更穩定、零件使用壽命長等優勢。
防護服是一線醫務人員的必備物資,壓條機是在防護服材料各接口和縫線處用壓條進行密封,以保持醫用防護服的絕對密封,使防護服達到醫用的標準,保護醫護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壓條機也是保證防護服能夠保持密封密閉防水的關鍵設備,一臺壓條機包括殼體、加熱棒、溫控器、驅動裝置、時間繼電器、PC控制器等構件。醫療防護服壓條機同時還可推廣于防水設備行業,如:高端沖衣、雨衣、特種作業服帳篷、防水潛水服等產品。一機集團自主研制的醫用防護服壓條機投產后,每臺壓條機可生產醫用防護服100—150件,進而可以帶動解決防護服緊缺問題。
如果說口罩機、壓條機的試制成功得益于一機集團的萬眾一心,而負壓救護車的成功問世要歸功于一機集團長期以來的技術儲備。
2020年1月29日,一機集團接到上級部門通知:包頭市需要負壓救護車!一機集團快速反應,充分發揮產品技術優勢,顧全大局,立即動員組織生產。用時13天,完成首批兩臺份車輛的生產,勝利交付包頭市,助力包頭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最緊張的時期,一機集團12名技術人員不畏生命危險奔赴2000多公里之外的廣州,與合作單位共同學習、共同生產,成功將這一長期儲備的技術轉化成了抗疫的產品,也填補了自治區救護車生產領域的空白。
所謂負壓救護車,就是利用技術手段,使車內氣壓低于外界氣壓,這樣的話,空氣在流動時,只能由車外流向車內,而車內的空氣將進行無害化處理后再排出。在救治和轉運傳染病等特殊疾病人員時,最大限度減少人員交叉感染。外觀上,負壓救護車與普通救護車相似,但內部卻有很大不同,除了常規的呼吸機等全套搶救設備、紫外線消毒燈、中心供氧接口之外,負壓救護車在車頂安裝有新風系統、車底安裝有負壓濾過系統及壓力監測設備。從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到現在,一機集團已經有30多臺負壓救護車被運往內蒙古自治區各地,行使著它們挽救生命守護健康的職責。同時,負壓救護車將也作為專汽公司的特色產品成為一機集團經濟增長的強有力支撐。
2021年,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一機集團將圍繞消防、救援打造一個應急救援裝備體系,力爭將產業做的更高端、更廣泛,讓疫情帶來的沖擊成為企業再次發力的商機。(記者林墨涵□王曉紅 朱小萌)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