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外持福快閃造勢到全球海選征集,再到微博網友關于身邊福的熱議,"中華福爺爺"形象征集活動伴隨著華人的關注,征集工作也于近日進入尾聲。此次活動匯聚了中國文藝家協會、《藝術與設計》雜志社,以及兩岸三的文化藝術界知名人士的力量,中糧福臨門更是提供百萬獎金給予支持,在多方力量匯聚的背后,體現的是中糧福臨門企業對于復興中華民族傳統福文化的責任感,更體現的是華夏子孫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共鳴和認同。
以"福"為始 引領傳統文化的現代創新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演變匯集而成的,是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悠久文化,更是全球文化版圖中最為寶貴的文化遺產。然而反觀當下,在全球化進程加速和中西文化加速融合的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成為全社會乃至整個民族的使命與課題。
此次,中華"福爺爺"全球征集活動以最接地氣的"福文化"為始,由中糧福臨門掀起了一場福文化的溯源和創新行動。我們都知道,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福娃,中國印,水墨舞等等都給世人留下了極為深刻印象;而年中,神舟九號飛船發射時,神九返回艙張貼著的大紅"福"字,由航天人員自己刺繡,為神九納"福",成為國內外眾多媒體的報道焦點。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和創新已成為中華崛起的一大亮點。
中糧福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活動之所以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及國人的關注和積極參與,正是因為我們的出發點觸發了大家對傳統福文化的情感共鳴。"
以"福"為源復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實際上,中國的傳統化就像是DNA一樣植入中國人骨子里的,值得欣慰的是,當前國人漸漸意識到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關注,比如此次中華"福爺爺"全球形象征集活動、以往的漢服運動,國學熱,麻將申遺等等都受到高度的關注和熱議--傳遞繼承傳統文化也是中華民族一份子應有的責任和使命。
除了散落在民間的個體力量之外,傳統文化的復興更需要國家以及有社會責任的企業、組織、機構等等全社會力量的加入。傳統文化在發揮原有價值的同時,也為企業品牌賦予了發展動力與活力,正如中糧福臨門自誕生至今,始終將福文化作為企業的品牌文化,而保護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福文化亦是突顯中糧福臨門優秀企業公民的重要踐行。
以"責任"為本,以"福"為源,中糧福臨門希望通過中華福爺爺新形象征選活動,除了繼續大力弘揚和推廣福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并賦予傳統福文化以新時代的生命力,能讓國人重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讓世界重新領略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創新的光芒和永續的生命力。
來源: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