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社會責任評估體系,給溫州民企帶來了什么變化?德力西公司以“孕婦流水線”為例給出了回答:管理人性化了,生產效率提高了,企業品牌更響亮了。日前,《溫州市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評估體系》首批10家企業試點成果發布,成果顯示,試點企業普遍能夠系統、持續地推進社會責任工作,并提升了企業社會責任績效。
溫州近年來一直重視民企社會責任的履行。市政府2009年率先編制了《溫州市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評估體系》,2010年10月開始試點。我市首創的民企社會責任評估體系引起了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的極大興趣,該機構與溫州市高新技術應用研究所聯合承擔了課題研究和指導工作。
首批試點工作于去年10月完成,隨后德國國際合作機構對首批溫州民企社會責任試點企業員工進行隨機抽查(每家企業抽查10名員工),并作出成果評估。近期出爐的評估報告顯示:有97%的受訪員工認為企業在參加社會責任項目后有明顯變化;93%的受訪員工認為在參加企業社會責任項目后,個人行為也有了積極改變,增強了工作主動性。其中9家試點企業的員工流失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最大降幅在10%以上。同時,試點企業降低了工傷事故率、生產成本、能源消耗,提高了產品和服務質量、客戶滿意度,完善了供應鏈等。
“試點成果表明溫州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表現不錯,比如德力西公司專門為懷孕女員工設立流水線,體現了企業對員工的關懷,勞工關系和諧發展。”中德貿易可持續發展與企業行為規范項目主任、全程參與試點指導工作的外國專家盧德福說。
德力西電氣有限公司是首批10家試點企業之一。公司員工三分之一以上是青年女工,考慮到女工懷孕期間的實際困難,德力西為孕期女職工設置了特殊的流水線,相比常規流水線,孕婦流水線的流速慢一些,工作量輕一些,改計件為計時工資,管理頗為人性化。德力西相關負責人透露,“孕婦流水線”的投入,表面上給企業帶來負擔,但它產生的效益遠遠超出大家意料:一是員工穩定,辭職少,使企業省了大量培訓費用;二是年初招聘,公司都不用為“用工荒”發愁,“孕婦流水線”成了吸引外來員工的形象招牌。
自2000年起就逐步導入社會責任管理系統的喬頓集團,也體會到其中的“雙贏”之效,認為此舉不僅樹立企業品牌,也營造了和諧發展的環境。康奈集團常務副總裁周津淼同樣有感觸:“現在溫州民企逐步認識到,履行社會責任不單是捐款捐物,更是一種踐行科學發展的理念。”
溫州市高新技術應用研究所所長葉峰介紹,民企社會責任是個系統性工程,不等同于公益、慈善,而是包括了經營責任、權益責任、環境責任、誠信責任以及和諧責任等等。因此,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也是自身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和發展的過程,對企業轉型升級具有積極意義。
據了解,在第一批試點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市日前已正式開展第二批試點工作,并將試點企業增加到了24家,進一步擴大民企社會責任的覆蓋面。
來源:德力西電氣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