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地方發展共贏
保障應急通信踐行服務社會
自2008年以來,山東電信圓滿完成了棗莊煤礦火災應急通信保障;青島膠州灣大橋和隧道通車典禮通信保障;2011年6月9日濟寧“軍地企聯合防汛搶險演習”通訊保障;2011年5月15日全國第三個防災減災周期間,參加山東省組織的山東抗震救災演習;2011年4月16日萊蕪雪野旅游區森林大火應急通信保障;參加2011年4月18日泰山余脈桃花峪森林大火應急通信保障任務。多次受到濟南軍區,山東省、市等各級軍政部門的發來的表揚信、感謝信。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中國舉辦奧運會期間,山東電信為青島奧帆賽提供優質通信保障,受到一致好評。2009年,向十一運組委會贈送了天翼數字集群指揮調度終端和服務;號碼百事通作為全運會濟南賽區指定服務熱線,為外地來濟游客提供了良好的賽事查詢和商旅服務。
山東電信展現出的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樂于奉獻的高尚品質,昭顯了一個大型企業的社會責任,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2007至2010年,連續四年獲評省直文明單位,省、市公司和單位、團隊先后獲得“全國通信行業用戶滿意單位”、“全省管理創新十佳企業”、“富民興魯勞動獎狀”、“消費者滿意單位”、“工人先鋒號”等榮譽。
與企業員工共贏
創新管理機制引來發展“活水”
“得渠道者得天下”,這對于作為新進入者的北方電信來說體驗尤為深刻。幾年來,山東電信在渠道經營方面重拳頻出。特別是今年以來,山東電信按照年初提出的“渠道強身”計劃,針對自有渠道、社會渠道等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創新改革,相繼開展了自有廳賣場化改造、開放賣場拓展、專業連鎖渠道引入、多渠道競標承包及“炒店”等工作,進一步拓展渠道數量、激發渠道活力,擴大了渠道覆蓋面,提升了渠道銷售效能。
大膽引入競爭機制,鯰魚效應逐步顯現。今年初,山東電信不拘一格選人才,面向企業內外廣發“英雄帖”,以此拉開了“農村支局承包經營”的序幕。農村支局承包經營主要由認購承包和競標承包兩部分組成。對內采取機制創新,通過競聘上崗、收入目標認購的方式鼓勵員工到農村施展才華;對外通過合作共贏,吸引社會能人、個體工商戶、現有代理商等到農村創業發展。
截至目前,山東電信農村支局由年初的500多個增加到1000多個,覆蓋了全省1500個鄉鎮的1862個渠道,承包后月均新增移動用戶提升78%。隨后,山東電信又將承包經營范圍擴大到聚類市場、電子渠道及16個試點縣公司,也都同樣采取競標承包的方式,面向企業內外尋找優秀的經營者。全省共承包聚類市場96個,已承包聚類市場月收入提升51%;試點承包的縣公司認購收入水平平均增幅為27.6%;網掌廳和電子商務分成兩組打包承包,有效激發了電子渠道活力。店鋪開張了,人氣不夠怎么辦?“炒店”!這是該公司為激活渠道所開展的又一重要活動。充分發動終端合作伙伴、代理商及自有人員,在自有廳、終端零售賣場和代理商網點,利用周末和假日期間,通過路演、游戲參與、抽獎、真機體驗等活動,大力營造氛圍,吸引人氣,引客入店。幾個月來,全省共開展1150場“炒店”活動,參與“炒店”的單店銷售智能機數量平均提升近400%,自有營業廳節假日銷售量超過平日。
與上下游產業鏈共贏
強化服務支撐真正讓利于民
自去年底開始,山東電信認真剖析當前手機終端銷售模式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推動建設新型終端直供模式,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服務型手機終端直供平臺。經過半年多運作,有效解決了終端直供單一供貨、覆蓋不全,中間環節多、利潤向中小零售商傾斜不夠,以及平臺分散、統籌與管理難度大等問題,推動終端運作模式轉型,實現了購機客戶、零售商、供貨商多方共贏。據統計,今年17月份,天翼手機銷售價格平均下降近20%,與山東電信合作的零售商終端銷售利潤平均增加10%以上,山東省內天翼手機累計銷量同比增長47%,其中智能機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翻了四番。
此外,為了進一步增強合作伙伴與山東電信合作的信心,激發產業鏈的活力,與產業鏈各方共同分享龐大的3G移動互聯網市場“蛋糕”,山東電信近年來在全省組織多場次合作伙伴大會、產業鏈年會以及終端訂貨會,為合作伙伴搭建完善的發展平臺、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及優質的服務支撐,促進了產業鏈的壯大。
今年上半年,山東電信共組織1600多家天翼電信終端零售商以及近600家其他合作零售商參加各類終端訂貨會,并與直供平臺進行面對面的對接,其中近七成的天翼電信零售商以及三分之一的其他合作零售商實現了現場簽約。各地市公司每季度、區縣公司每月均在本地召開訂貨會,僅6月下旬就組織訂貨會20余場,周訂貨量突破10萬部。
在今年3月召開的全省合作伙伴大會上,山東電信還對外宣布了包含開店獎勵、運營補貼、促銷支持、專業培訓、優化終端直供體系等在內,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扶持的“六項給力新政”和“八重豪禮”。如對合作伙伴新建店面根據智能機任務完成情況給予一定的運營補貼;從終端產品、資源保證、品牌推廣、售后服務提供混搭式的支撐保障;在促銷支持、號碼資源、業務便利性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傾斜等。
來源:生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