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媒介權力主體的社會責任


    時間:2012-11-01





    媒介權力是與文化傳播共生的社會存在。伴隨電腦、多媒體、光纖通訊、互聯網等現代技術的發展,大眾傳媒正以一種新的方式參與社會生活。因此,如何引導媒介權力主體的社會行為,如何界定大眾媒介權力的合理限度,實現大眾傳媒的社會責任,是值得深入討論的問題。

      一


      大眾媒介權力是指媒介的掌控者通過媒體實現對受眾的信息控制,使其在認知行為和價值判斷上受到媒介支配者影響的權力。從現象上講,大眾媒介權力是對傳播手段或工具,如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的支配權。從本質上講,媒介權力通過控制信息載體,傳播特定的價值意識,建構著人們的認知與評價體系,從而形成對大眾社會行為的隱性支配。從傳播過程看,媒介與受眾是雙向互動關系,而媒介是受傳播者操控的,因此,傳播者是傳播過程的首端,是媒介權力的主體。

      大眾媒介權力的存在以掌控者對媒介資源的支配為前提。在大眾傳播過程中,媒介權力主體主導著社會信息的篩選和加工,并通過報紙、廣播、電視、電影、互聯網等媒介,對社會信息進行加工與傳播。隨著社會發展,媒介權力正成為高度組織化的法人主體,成為社會良性發展的必要條件。在現代社會中,對媒介權力起決定作用的是占統治地位的上層建筑。此外,大眾媒介還受到媒介體制、受眾、社會環境、人際互動中的權力支配關系等制約。

      大眾媒介權力的社會功能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文化傳播權。社會發展需要文化的傳遞與溝通,傳播者借助媒介不斷地將文化傳遞給社會成員,并教育其接受某種價值觀、社會規范和文化知識。通過媒介,人類精神產品被復制、存儲和傳遞,民族精神傳統和文化基因得以傳承。文化傳播的過程,就是大眾媒介權力實現教化職能的過程。第二,公共權力監督權。在社會生活中,大眾媒介權力不僅維護著各種公共權力的社會形象,而且可以對公共權力形成監督。在政治生活中,大眾媒介權力對政治權力的監督與制衡主要是對各級官員為官行為合法性與合理性的監督。第三,公眾思想引導權。任何一個社會都需要堅持其主流意識形態,倡導民族精神和價值理性。同時,還要限制各種反社會的消極意識。大眾媒介權力在給予公眾合理思想的同時,還必須對公眾的不合理思想給予必要的評論或批判,實施積極引導。

      二

      作為大眾傳媒的“把關人”,在文化產業的生產與傳播中,媒介權力主體有權決定讓受眾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有權決定制作什么,不制作什么;有權對信息資源進行取舍。當擁有這些權力之后,大眾媒介權力主體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或價值取向來傳播信息。現實中,由于某些“把關人”的非理性化或商業化傾向,使大眾傳播中的媒介權力被任意擴大,甚至把經濟利益作為行使媒介權力的唯一價值取向,從而使大眾媒介權力成為維護其商業利益的工具,導致媒介權力應有的道德力量、知識力量不斷衰退。在此過程中,媒介權力所體現出來的媒介意志,將大眾導入由媒介營造的感性化或非道德化的精神世界。

      在當代生活中,大眾媒介權力主體的社會責任缺失有諸多表現:其一,放棄文化啟蒙和道德教化的社會責任,利用各種大眾傳媒手段制造并傳播文化垃圾或低俗文化。一些“把關人”為賺取商業利潤而有意識地投合某些“文化消費者”的低俗需要,在大眾傳媒中強化和突出文化形式的感官功能、游戲功能和娛樂功能,導致文化傳播中應有的道德性、審美價值、思想深度、終極關懷等內涵不斷被削弱;其二,放棄環境監督和理性批判的社會責任,無原則地操縱或利用媒介資源。現實中,一些“把關人”以“淡化意識形態”、“淡化政治”為借口,嘲弄理想、曲解歷史、虛構現實。一些大眾傳媒不僅不去批判現實的弊端,反而利用媒體宣傳享樂主義、極端利己主義和非理性主義的人生觀念,造成某些大眾傳媒的內容缺乏理想和價值,缺乏對現實問題的批評,這就使大眾媒介權力失去了環境監督功能。

      上述情況表明,大眾傳播與其他文明化狀態一樣,既能創造積極的社會價值,同時也會產生某些負面效應。這是值得警惕并必須予以糾正的。

      三

      伴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社會已步入了“大眾傳播的時代”。新的時代特點使我們面臨新的問題: 在現代大眾傳媒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實現媒介主體的社會責任,實現其權力的正向功能。

      應該看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媒介不只是意識形態的工具,還是文化生產與傳播、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審美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作為社會成員公平參與和輿論監督的合法手段,也是國際文化溝通的橋梁。這就決定了媒介主體必須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為此,首先應著重抓好以下兩個方面工作:

      培養大眾媒介權力主體的社會責任意識。人文精神的弱化、社會道德意識的淡忘、審美品位的降低,本質上是社會責任感的缺失。因此,應加強出版、新聞、廣播、電影、電視、互聯網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建設。每個傳媒組織都應建立一種媒介管理機制,通過具體的行業規范來約束大眾媒介權力主體的行為,通過各種監督、獎懲手段培養大眾傳媒主體的社會責任意識。

      發揮政府職能,建立有效的社會控制機制。政府應通過立法來規定媒介權力的自由界限或范圍。就我國目前狀況看,由于管理機制的不健全,使政府相關部門管理不統一、政策界限不明確、執法力度不夠,領導或管理者認識模糊、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為此,亟待發揮政府職能,以引導大眾媒介權力主體履行社會責任。

    來源: 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