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灤歷來有關鍵時刻頂上一杠子的精神。在國家和人民需要時,開灤工人一直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重,做出了巨大奉獻和犧牲。
說起兩個兒子的新家,已經退休的開灤集團職工李寬臉上露出了開心的微笑:“我這倆兒子趕上好時候了,都住進了新房。開灤沒忘我們這些住棚戶區的老工人。”
在去年開工建設項目建筑面積54.47萬平方米、9623套,完成投資3.17億元的基礎上,開灤集團克服資金緊張的困難,采取自籌資金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今年安排棚戶區改造的建筑總面積達到104萬平方米、18118套,總投資13.73億元。
關注民生,建設城市,回饋國家和全社會,百年開灤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不遺余力。不僅成為資源型國企加速轉型發展的標桿,也成為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典范。
關注民生:讓職工搬出棚戶區
作為李寬退休之前的工作單位,開灤唐家莊礦目前已經破產。
搬新家前,兩個兒子一直住在礦上“勞動工村”工房,每家只有20多平方米的面積。由于地勢低洼,夏天趕上大雨,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而且沒有廁所,衛生條件非常不好。
“勞動工村”被列入開灤棚戶區改造計劃后,按照集團的安置政策,李寬的兩個兒子都選擇了較大的戶型,只按照建筑成本交幾萬元面積差價,就住上了兩室一廳、配套設施齊全的新樓房。
李寬難掩欣喜之情:“這可是打著燈籠難找的大好事啊!”
開灤共有棚戶區137片,建筑面積近154萬平方米,住宅近35000套,多數是1976年大地震后搭建的簡易房和震后加固處理的危舊房,生活設施簡陋、老化,安全隱患多,衛生條件差。
一片片棚戶區,牽動著開灤集團領導班子的心。
推進棚戶區改造,順民心,合民意,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開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文學一直高度重視棚戶區改造工作,他提出要求:“棚戶區改造是惠及民生的大事、好事,一定要盡力、盡早完成棚戶區改造,盡最大可能為職工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
在國家出臺統一的棚戶區改造政策之前,開灤集團按照“住房條件達標、分得開住得下”的原則,從2003年開始自籌資金逐年安排棚戶區改造,到2009年,較好地解決了近5000戶職工家庭的住房問題。
沐浴到政策春風的開灤職工不止李寬一家。按照開灤的總體規劃,全體棚戶區住戶的“幸福時間”鎖定在2012年底。
屆時,總建筑面積達214萬余平方米的開灤礦區的棚戶區改造工程將全部完工,開灤棚戶區居民都將和李寬的家人一樣,搬進生活設施齊全、環境整潔,醫療、教育、治安等配套完善的新小區。
關愛每一位員工,讓陽光灑進了開灤的每一個角落。
開灤集團在發展規劃中把“員工幸福指數明顯提高”列為“十二五”六大目標之一,提出在未來5年,員工收入要隨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穩定提高,員工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困難員工明顯減少,員工權益得到切實保護。
改造棚戶區,只是其中的內容之一。
開灤在保證員工工資持續增長的基礎上,還率先實施了解決困難員工家庭子女就業機制,持續推進了員工健康保證體系建設、生產單位“兩熱一公管”、“金秋助學”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員工生產生活條件和企業發展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安全生產也創出歷史最好水平。
建設城市:為唐山增加文化符號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