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十一五”時期以來,中國的白酒產業呈現出經濟發展貢獻突出、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品牌建設成果凸顯、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節能減排初見成效、社會責任積極履行的特點。而白酒行業也應遵循這一特點,發展自身的同時需要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
國酒茅臺作為行業中的佼佼者,一直積極投身于公益事業,履行自身的企業責任。
相關資料顯示,1998年至2011年,茅臺集團累計實現銷售收入含稅993.8億元,為國家上交稅金382.62億元,并在過去五年中,解決就業6000多人。
“十一五”以來,茅臺集團累計投入各種公益事業近10億元。如捐資4000多萬元幫助汶川地震災區、玉樹地震災區、西南大旱災區等恢復生產,重建家園,新建校舍;捐資2100多萬元成立以“匯聚愛心,匯聚善心”為宗旨的“心基金”;出資1575萬元為西部地區150萬名農村小學生捐贈《新華字典》;捐資1900萬援建百所“國酒茅臺?希望食堂”等等。近五年來,投入3億多元用于環境保護,堅持以遠高于市場平均價格的優惠條件收購本地有機原料,僅2011年仁懷市農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有力地帶動了地方“三產”的發展,成為貴州乃至全國最有愛心和最具社會責任的企業之一。今年,茅臺再次捐資1億元,啟動“國酒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大型公益助學活動。
在茅臺恪守的商業道德中,對責任的擔當是最為核心的重要內容。茅臺深信,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對不同文化的尊重,對競爭者的公平理念等,是企業走向世界的通行證。
白酒業確實需要這樣的使命感——無論是耕耘國內市場,還是開拓海外市場,每每前進的每一步,都要給更多的人以溫暖和分享。貧富懸殊、區域發展不平衡、社會福利不足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矛盾,是中國企業面對的共同挑戰。
未來,希望通過更多酒企的努力,能夠帶動一種善良、慷慨、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讓家園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