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家中國企業26日在北京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涉及煤炭,石油、天然氣開采業,電力生產和供應,鋼鐵、有色,交通運輸設備制造等16個行業,其中包括社會高度關注的食品、藥品行業。
近年來,中國深入推進社會責任管理和披露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評估信息。這是自2009年起中國第四次舉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共計898家企業向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工經聯遞交了2011年度相關報告,數量較上一年增長了18.2%。
法國外交部企業社會責任大使米歇爾·杜山在26日的報告發布會上表示,法國非常關注中國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新發展”,因為“社會責任”意味著企業對其社會和環境影響的控制。
“中國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歷史并不長,但是推廣速度卻很快。通過報告,我們可以認識到中國近千家企業過去一年在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工作。”米歇爾·杜山說。
為推動中國企業提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及履責績效,中國工經聯對各企業遞交的報告組織開展評估,形成《2012中國工業經濟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綜合評估報告》。
這項評估工作參考了ISO26000社會責任國際標準,評估框架表包括科學發展、公平運營、環保節約、安全生產、顧客與消費者權益、合作共贏、和諧勞動關系、社區參與和發展等方面。
諸如,反商業賄賂培訓人次、侵犯產權受處罰次數、直接能源與非直接能源消耗比例、使用原水和循環水及可再生水的總量、溫室氣體及廢水廢氣排放量、提供安全生產設備情況、員工薪酬分類統計、防災救災投入及成效等細化指標,均被列入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評估體系。
在遞交年度“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并接受工經聯評估的企業中,除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外,還包括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指出,企業是履行社會責任的主體,從國際看,企業社會責任已被看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有效渠道,成為參與國際競爭不可或缺的競爭要素;從國內看,十七屆六中全會為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已作出相關部署。
“一方面,經濟形勢和社會格局變化促使企業履責倒逼機制加快形成;另一方面,工業轉型升級全面推進將有力促使企業社會責任加速發展。”李毅中說。
目前,中國的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據了解,已有29個省市啟動了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電力等行業也在穩步推進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行業及企業誠信問題不僅僅是口頭的承諾。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政府必須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政府應鼓勵中小企業采用更多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標準來規范行為。”米歇爾·杜山說。
李毅中強調,當前堅持依法誠實守信經營、高度重視質量和生產安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工業行業企業履責的當務之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促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是工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的長期任務。
在績效評估機制推動中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進程中,2011年,中國安全生產狀況總體持續向好,各類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4.3%和5%,重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8.1%和7.2%。
此外,節能減排措施也令企業綠色發展初見成效。據統計,2011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3.49%;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8.9%。(倪元錦)
來源: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