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企業全面履行社會責任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
引導和推進企業肩負起社會責任,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為推進我省企業全面履行社會責任,建立社會責任報告定期發布制度,為企業提供社會責任工作展示和交流平臺,加強企業與利益相關方溝通,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水平,推動我省企業自覺形成公開透明的自我約束機制和社會監督機制,逐步形成政府、行業、企業、社會四位一體、多元共促的社會責任推進格局,提升企業素質和綜合競爭力,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省工業與知識經濟聯合會承辦的2012貴州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今天在貴陽隆重舉行。
省經信委作為全省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重視加強對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指導和推進工作。堅持政府引導、行業推進、企業實施、社會參與的原則,把引導企業社會責任建設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和主要抓手,領導和指導行業協會積極探索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標準體系、信息發布機制和評價體系,推動全省企業社會責任建設。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直相關部門的指導下,省經信委和省工經聯以及有關行業協會共同努力,我省推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并建立信息發布平臺,定期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為提高貴州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水平,發揮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平臺的作用,增強社會責任成果展示和交流平臺的有效性,完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工作。在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前組建了以省經信委主要領導為組長,省國資委領導和省工經聯領導為副組長,由各行業、企業資深專家組成的“貴州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估專家組”。評估專家組根據中國工經聯發布的《編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原則和框架》、省工經聯制定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估專家組工作規則》,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對今年參加發布會的33戶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進行了認真細致的審閱,并根據企業的各自特點、亮點提出評估意見。使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從編制到發布逐步規范、真實可信,促進企業全面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價值。
通過實地走訪調研顯示,我省企業在實踐中不同程度地履行社會責任,絕大多數企業都能以對國家、民族、社會、環境、員工高度負責的神圣使命感和道德責任感,以做優秀企業公民為己任,在抓好經濟增長、資產保值增值、節能減排、科技創新、安全生產、質量保證、維護消費者權益、支持公益事業等方面,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繁榮、提高就業率、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維護穩定和諧認真履行了應盡、必盡、愿盡的責任,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盡管我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特點突出、亮點紛呈、典型事例不勝枚舉,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到目前為止,我省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未將社會責任納入管理體系。部分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主觀上缺乏自覺性,有的未按國家規定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繳納“五險一金”、超時工作等。個別企業不關心員工身體健康,不注意改善勞動條件和工作環境。產品質量低劣,假冒欺詐,不履行合同等行為時有發生。產品說明夸大其詞、誤導消費者等。
進一步推動我省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履責氛圍——鑒于不少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認識不夠全面、體會不夠深刻,省經信委要求通過報紙、電視、網站、內刊、會議、培訓等多種形式,開展廣泛宣傳,不斷提升企業經營管理者、員工的知曉度,強化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和理解,為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奠定思想、理論基礎。通過宣傳學習,使企業經營管理者和員工深刻認識到,企業是市場體系和社會的重要構成單位,企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自覺履行經濟、法律、道德、慈善等社會責任,已逐漸成為企業樹立現代經營理念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
建立組織機構、積極引導推動——各級政府和經信部門將推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工作列入議事日程,結合本地實際,明確目標,加強引導、分類指導、協同推進,及時研究解決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制定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導意見”和“評價標準”,引導企業積極履行對員工、消費者、客戶、社會、政府等利益相關方的社會責任;深入企業調查研究、總結經驗、指導工作,逐步形成“政府推動、法制規范、協會引導、企業自律、社會監督”的工作格局,不斷推進我省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出臺指導意見、制定標準體系——根據我省企業實際,盡快研究制定我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導意見,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進行宏觀指導。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企業履責的內容、范圍、標準,建立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建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參照國際慣例,結合我省實際,做好涉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制訂工作,營造有利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政策環境。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源向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傾斜。積極推薦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企業經營者參加勞模等社會榮譽的評選。同時嚴肅查處損害員工、消費者、社會公共利益以及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行為,加大對缺乏信用、污染環境、浪費資源、危害安全等行為的懲處力度。
明確主體職責、融入企業管理——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把社會責任工作融入到經營管理和改革發展實踐中。企業指定負責社會責任工作的管理者,全面負責和協調企業的社會責任工作,將社會責任作為生產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生產運行、質量安全、環境保護、技術創新、員工培訓、權益維護、社會公益等日常管理和運營全過程,提升企業全面履行社會責任管理水平;指導和幫助企業查找履行社會責任的薄弱環節和問題,制定企業推進社會責任工作規劃,明確各階段目標任務,使履行社會責任工作有步驟、有計劃的穩步推進,實現企業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
加強培訓交流、完善發布機制——通過舉辦社會責任講座、社會責任報告編制培訓班、報告編制經驗交流會,組織企業到省外學習考察等形式,加大培訓力度,使更多的企業深化對社會責任報告的理解,深刻認識社會責任報告在傳播理念、提升管理、與利益相關方溝通等方面的重要價值,吸引更多企業積極參與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堅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制度,建立健全我省企業社會責任信息交流平臺和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平臺,積極推薦優秀企業參加全國和國際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為推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創造有利條件;充分發揮各類社會組織,特別是行業協會的作用。行業協會要加強對企業的服務和引導,可采取制定行業內會員企業的社會責任公約,發布倡議書等形式,加強行業自律,樹立“履行社會責任光榮、推卸社會責任可恥”的價值觀。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