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民族文化 勇擔社會責任


    時間:2012-03-22





      “現在嗶嘰編織廠效益很好,規模也越來越大,今年我又招收了70名當地待業青年,教授他們傳統藏式繪畫和嗶嘰編織技藝。”采訪中,乃東縣嗶嘰編織技術培訓基地負責人巴桑自豪地說。

      乃東縣嗶嘰編織技術培訓基地是共青團實施西藏希望工程苗圃職業教育培訓計劃項目之一。從2007年起,該項目先后投入公益獎勵資金23萬元,扶持開辦嗶嘰編織技藝培訓班,目前已培訓青年農牧民207人,實現轉移就業108人,人均月工資達1200元。

      1982年,年僅15歲的巴桑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輟學以后,巴桑經過刻苦學習,系統地掌握了藏傳繪畫技藝中的壁畫、唐卡、泥雕塑像等藝術的繪畫技法和漢式彩筆、工筆畫法。“靠自己的雙手,走勤勞致富道路”,他背著畫箱,走街串巷,給人畫家具、繪飾藏式民房,一邊繪畫賺錢,一邊在實踐中學習和提高技藝。

      2006年底,他毅然決定自籌資金、設備,開辦澤當居委會藏式傳統繪畫培訓點,既解決了當地無業貧困青年的就業問題,又傳承發揚了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在區、地、縣三級團組織的大力關懷和幫助下,巴桑開始了二次創業。當年,團組織通過“西藏希望工程苗圃職業教育培訓項目”為其爭取到15萬元資金,用于培訓和基地建設。

      截至目前,培訓點共培訓農牧民青年207人,目前已有108名學員能夠獨立掌握傳統藏式繪畫技術,并在社會上從事藏式繪畫,人均月工資達1200元。

      如今的巴桑,不僅是一位遠近聞名的畫師、一位致富能手、一位青年朋友的導師,更是一位“澤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挽救者。

      面對新的環境和形勢,巴桑開始了新的事業嘩磯編織,也就是“澤貼”民族手工業的發掘和生產。2008年2月,巴桑聘請了澤當居委會的5位老藝人,收集整理了精羊毛選料、加工、染色和毛嗶嘰編織的工藝流程,先后招收42名貧困戶學員。

      情系民族傳統藝術,心牽無業貧困青年。巴桑的創業熱情和實踐,不僅給自己帶來了財富,也讓更多的人實現脫貧致富的夢想。

    來源:西藏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