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成熟完善,盈利不再是企業唯一的追逐目標,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把精力投向社會責任。與其他行業相比,汽車行業具有特殊性,它與生命安全和環境保護聯系更為密切。這也決定了汽車企業在向社會提供優質產品的同時,更需要承擔一系列的社會責任。
在我國,近年來汽車產業迎來快速發展時期。令人欣慰的是,許多汽車企業在盈利的同時,也把社會責任作為企業的任務指標,踐行著讓世界更美好的愿望。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試著扛起“人車和諧”的社會責任時,國內車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主動扛起社會責任
前不久,中國一汽集團和其他國內73個中央企業一起,獲得“2011年中央企業優秀社會責任實踐”的榮譽。近年來一汽集團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活動,將努力回報社會視為企業踐行中央企業所承擔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和企業參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途徑。
在2011年中國武漢國際交通運輸科技博覽會上,宇通客車制作的“客車乘坐安全”宣傳片引起很多參觀者的關注。在這個宣傳片中,著重提醒乘客如何在乘坐客車過程中減少危險,以及出現突發情況時如何選擇科學的辦法進行自救。
早在2008年,東風汽車公司就發布了《東風汽車公司社會責任報告》,其中不僅回顧了公司當年的經濟責任、安全生產責任和社會公益責任等方面的進展,還對今后公司履行社會責任做出了承諾,力爭將公司打造成一家更具責任感的企業、一家更可信賴的企業,努力成為國內汽車行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倡導者和引領者。
什么是社會責任?對于汽車企業來說,除了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優質產品,還包括降低能耗以及慈善、教育、環保等方面的內容。目前,除了國內汽車企業,一些跨國汽車公司也是社會責任的踐行者,而且一定程度上走在了前列。他們在荒漠化治理、環境保護、貧困兒童救助等多個社會公益方面,貢獻了一份力量,同樣肩負著“人車和諧”的社會責任。
探尋可持續發展之道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月份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841 .89萬輛和1850.51萬輛,繼續成為世界汽車產銷第一大國。然而,就在我國汽車保有量激增的同時,汽車社會帶來的一系列矛盾也逐漸凸顯出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能源消耗等,困擾著人們的正常生活。如何實現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關系著社會的正常運轉和人們的身心健康,也成為考驗汽車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一道必答題。
據統計,我國機動車每年燃油消耗至少超過一億噸,這對于原油產量不大的我國來說,無疑是一筆沉重的負擔。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很多國內車企開始把目光轉向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試圖降低機動車能耗,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
在一汽集團,新能源汽車已經被放在企業發展的戰略位置。據介紹,“十二五”期間,一汽集團將在新能源汽車產品開發、能力建設和生產準備等方面投資98億元,打造八個新能源汽車產品平臺,開發13款新能源乘用車和三款新能源商用車,建成覆蓋從A 00到C級的全系列新能源汽車商品體系。
今年2月24日,工信部公布《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征求意見稿》,其中一批自主品牌電動汽車進入人們的視野。
根據去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2012年《產業藍皮書》,未來十年將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關鍵時期。隨著實力的不斷增強,國內汽車企業正在通過各種途徑努力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目前,在市場上已經有從幾萬到幾十萬的多種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車型,供消費者選擇。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