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東風徐來。南國大地一片生機盎然。記者與“走進中鋁看變化”媒體采訪團的同行們一道,來到中鋁所屬云南銅業(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鋁業廣西分公司。站在紅土地上,仰望云銅冶煉總廠的煙氣回收制酸設備;登上那豆山之巔,環顧廣西分公司224萬噸的氧化鋁生產線,幾天的采訪下來,記者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鋁業公司及所屬企業與資源環境的唇齒相依,與百姓民生的血脈相連,與地方經濟發展的一衣帶水。
不能給地球留下抹不去的疤痕
當記者們在平果鋁賓館用餐時,聽服務員介紹,餐桌上的綠色菜蔬都是從礦山復墾區的農田里采摘的,大家感到十分驚訝,而當記者們雙腳踏入礦山的生物復墾區時,親眼看到小油菜、口菜、黃豆、蘿卜等農作物迎風搖擺,才親身驗正了“石灘變良田”的傳說。
在礦山植被和生態恢復方面,廣西分公司堅持推行采空區復墾。截至目前,礦山復墾總面積達5800多畝,建成高效復墾示范區6個共1310畝,采空區復墾率達93.16%,實現了征地與復墾的動態平衡。此舉被認定為國內首創,入榜“中國企業新紀錄”。如今,廣西分公司通過計劃、組織、資金的三落實,建立了“剝離—采礦—復墾”一體化聯合工藝系統,采空區復墾周期縮短至兩年左右,大大加快了復墾速度,提高了復墾質量。
“自公司投產至今,我們始終堅持不收一斤民礦,而是自采鋁土礦。”廣西分公司總經理武建強如此介紹,引起了部分記者的疑問。大家都知道,自采礦山需征地、購買采礦設備、增加用人成本等等,而直接采購民礦不存在這些問題。為什么廣西分公司不這樣做呢?
“當地的鋁土礦存在礦泥混雜的特性,如果采用‘民采’模式,會出現無序開采、取大棄小、采富棄貧的現象,必然會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
聽了解釋,記者們恍然大悟。為合理有效使用鋁土礦資源,廣西分公司對鋁土礦的使用幾乎達到了“惜礦如金”的地步。通過不斷的工藝技術革新,將礦石回收粒度降至0.3毫米;通過沉沙池加收尾礦中的礦砂,每年可增鋁土礦產量2萬噸;在機械采礦之后,又安排礦區農村勞動力挖采殘礦,每年又從石牙縫里多回收10萬噸礦石,確保了鋁土礦回采率95%以上,高居全國同類礦山前列。2011年,廣西分公司被評為37個“全國綠色礦山”之一。業內人士稱贊平果鋁礦山為“經典礦山”。
彩云之南的莊嚴承諾
記者走進云銅集團所屬企業,無論是在云銅鋅業公司、云銅冶煉總廠還是在玉溪礦業公司,所見之處,到處空氣清新,綠樹成蔭。眾所周知,有色金屬冶煉屬于高污染行業,每一步發展過程中,稍不留意都會付出犧牲環境的代價。但就云銅集團而言,由于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因而如期完成了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留給彩云之南一片藍天碧水。
“通過綜合回收和無害化處理,回收了有價金屬鋅、鎘、鉛、銅、銦,‘吃干榨凈’含鋅廢渣,使濕法煉鋅渣全部回收,無排放、無堆存,云銅鋅業這幾年在市場行情不佳的情況下還有較好的效益,原因就在于此。”談起廢渣處理,云銅鋅業黨委書記管弘自豪地介紹。
當記者們聽到冶煉總廠通過回收電爐含硫煙氣,提高吸收率,每年削減二氧化硫排放300噸時,紛紛把鏡頭焦點聚在了高聳的艾薩爐上。楚雄礦冶投資6000余萬元,建成廢水循環系統,年平均廢水利用總量426.2萬噸,節約新水289.28萬噸。涼山礦業建成日處理6000噸廢石的綜合利用項目,對低品位礦石中有價元素進行綜合回收,使堆放了數十年的廢石“變廢為寶”。
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而從記者所走的上述兩家單位,就可以管窺整個中鋁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全貌。
責任與回報始終相伴成長
記者與廣西分公司后勤服務中心保衛干事廖春常閑聊時,得知這位剛剛獲得“金牌衛士”稱號的壯族小伙子,家住平果縣新安鎮布思村,上班已經五年了,是廣西分公司解決了他的就業生計大事。
“建一座企業,造福一方百姓”的承諾永遠不會變。據了解,僅廣西分公司一家企業,自建廠至今,無償捐助地方經濟社會事業和用于改善周邊村民生產生活的資金就達4500萬元。
中鋁公司自成立以來,在努力提高企業效益,給國家、股東以更多回報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勇作企業社會公民。母親健康快車、賑災救援活動、扶貧幫困、捐贈贊助、對口支援、提供就業等各類社會公益活動不勝枚舉。作為致力于建設最具成長性的世界一流礦業公司的中鋁,在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過程中,同樣踐行著遵守當地法律法規、服務當地經濟發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承諾,獲得了世界性的廣泛贊譽。中鋁公司在秘魯投資超過5000萬美元建設污水處理廠,根本上解決了當地居民超過70年的飲水問題,使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發生了革命性的改善。
中鋁公司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核心理念提煉為“點石成金、造福人類”,這一理念彰顯了中鋁公司志存高遠的博大胸懷,更是站在全球視野來看發展、謀發展,正如許多人士評價的那樣:中鋁公司“點石成金、造福人類”的社會責任理念可以說是偉大企業的社會責任理念,它的偉大之處就在于她追求的不僅是化腐朽為神奇,而且自身感恩之水所要澤及、責任之光所要照亮的,是突破了國界的全球民眾之心。而不斷發展壯大的中鋁,也正是朝著這一方向不停地闊步向前。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