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危機時代央企社會責任思考


    作者:張偉    時間:2012-02-20





      全球性金融危機將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推到了時代前沿。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不僅是企業發展的軟實力,更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硬約束。企業在危機中勇擔社會責任,將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形象、社會公信力和品牌價值,增強企業在未來發展中的核心競爭力。某種程度上,經濟的全面復蘇取決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復蘇。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統計,2006年,我國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只有32家,但到2010年底這一數字已經變成了710家。雖然我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近幾年來有了快速提升,但是總體上仍處于發展階段,仍存在諸多責任缺失現象,諸如造假、污染、貪腐等現象屢屢見諸報端。金融危機給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巨大沖擊和挑戰,也為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和發展帶來了機遇。

      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的央企,在國家大力倡導的央企國際化戰略實施過程中,究竟應該建立什么樣的全球企業公民標準,肩負起什么樣的社會責任,成功度過金融危機的余震,已經成為所有央企必須重視的課題。

      一、央企社會責任特點及現狀

      由于央企的特殊地位和屬性,天生造就了央企社會責任的與眾不同:

      首先,從價值目標上看,央企履行社會責任是天然使命。央企普遍具有國家使命感,主要是由其企業性質、產業地位和國家賦予的歷史使命所決定的,這是央企社會責任不同于一般企業最大的特點。從這個角度來說,央企的本質地位決定了其社會責任是一種追求國家利益最大化的價值理性,這一點明顯區別西方企業社會責任的目標。

      其次,央企社會責任具有巨大影響力和示范功能。央企大都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當前國內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約束機制尚不健全的現狀下,央企充分發揮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率作用,對社會有著很強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尤其是對在某一產業或行業處于標桿地位的央企來說,其社會責任標準的確立和實際履行,將對行業內、相近產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如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中國移動、國家電網等央企率先行動,積極向災區捐款捐物,為企業界自覺履行社會責任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

      最后,社會對央企的責任程度期望值更高。央企除承擔經濟責任之外,還擔負著政治責任、社會責任。人們對央企承擔社會責任通常比一般企業有著更高的期望。正如《OECD國有企業公司治理指引》中指出,國有企業履行的特殊社會責任和義務以及公共政策目標,可能高于一般公認的標準,即高于一般私有企業通常被期望的責任和義務。相對于民營企業而言,央企理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近年來,央企圍繞社會責任工作的體制和機制建設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許多央企把社會責任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到生產經營,建立社會責任工作體系,全面落實工作責任制。自2006年國家電網發布首份國內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以來,到2011年已有75家中央企業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是企業與利益相關者重要的對話途徑,也表明央企已經認識到企業社會責任的存在和巨大影響。

      可喜的是央企逐步開始將社會責任融入治理結構和經營管理,探索建立與現有管理體系相融合的社會責任體系。大部分央企都明確了社會責任工作的分工管理職責,部分企業還設立了專門的社會責任工作機構。

      中國社會科學院最新發布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報告(2011)》顯示,相對而言央企社會責任意識最強,其中電力供應業處于領先階段。央企正在成為社會責任時代的先行者。但從整體來看,無論是央企、一般國企、民企、跨國公司,絕大多數企業的企業社會責任狀態都還處于發展階段,相當一部分已經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都沒有擺脫“報告止于報告”的束縛。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